
- 收藏
- 加入书签
本手沉潜,妙手行远
—以《紫藤萝瀑布》备教为例
今年高考题作文题,用了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为素材,貌似论下棋,实则蕴含人生哲理。教学亦如棋,文本解读是本手,是基础,是根,而教学设计是妙手,是创造,是枝干和果实。如果没有前面活动作为基础,也就没有后面活动的结果和生长。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这一环节极为重要,文本解读的专业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浅谈备课和上课的一些看法。
一、立足本手—解读文本,一字立骨
记得宗璞在作品《丁香结》后记中写到:“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如果让我选一个字来解读《紫藤萝瀑布》,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流”。在备此文时,我正感觉自己的心上像有一股清泉,正缓缓流过,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1.瀑布之流
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反复、通感等手法,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成片成片的花,居然组成“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花色彩的绚丽,展现了流动的、繁盛的紫藤萝瀑布。
2.情感之流
文章的情感极其细腻而丰富,作者看见花朵傲然枝头的紫藤萝瀑布,再回想十多年前依傍枯槐、伶仃开放的紫藤萝花时,她陷入了凝思。绚烂的繁花抚慰了作者内心的伤痛,在宁静与喜悦中,把对这美丽的感慨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这美丽的紫色瀑布不再只是眼前的景致,它也缓缓流过作者的心,使她一点一点从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由“花”到“我”,作者感受着精神的宁静和生命的喜悦。
3.生命之流
过了多年,藤萝终于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文章至此点明了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原来那使紫藤萝花如此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花如此,人亦如花,岁月带走的是痛苦,带不走的是我们世代传承的信仰与精神。在如画的紫藤萝花面前,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二、力避俗手—认清弊端,二元对立
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有部分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常常使用习惯性思维来开展教学活动,面对学生往往采用“二元对立”的单一性管理教学模式。因此,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不在少数。如,面对《紫藤萝瀑布》教学时,老师习惯性地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式地在书本上照抄笔记,来度过一节沉闷的时光。这样的语文课,条分缕析、支离破碎,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课上没有思想的引导,没有审美的教育,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心灵的触动。因此,教师应当对“双减”政策要求进行分析,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弃其糟粕,改变过去教学低调、费时的现状,不落俗手。
三、研究妙手—创新教学,三遇美丽
有了深刻的文本解读,认清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将本课主题设计为“不期而遇的美丽”,以“遇见繁花——遇见自己——遇见生命”三个活动贯穿整个教学。
1.活动一:遇见繁花
朗读课文,用“—”勾画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美句分享:我觉得 (语句) 写得好,好在 (用词、修辞、描写角度等)。所以,这是一条 的紫藤萝瀑布。
这个活动先插入紫藤萝花的视频彰显情境化,然后在花样朗读中品景。
一串串如瀑布般的紫藤萝映入眼帘,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为后面赏析文辞优美的句子作了很好地铺垫。多种形式的“读”是本课感知作者情愫的重要方法,通过全班齐读,读出紫藤萝绚烂的色彩,如“辉煌的淡紫色”;通过个人范读,读出盛开的紫藤萝多姿的形态,如“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通过男女生朗读,读出芬芳的花香,如“浅紫色的芳香”;通过师生合作不同音调朗读,读出花骨朵竞相开放的活力,如:“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学生的朗读是渐入佳境的,面对不同的要求,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去品味作者的用词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修辞之美。这个活动学生有许多话要说,因为每一句话都值得了品味,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美,让学生争先恐后地读,就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2.活动二:遇见自己
(1)默读课文,用“﹏﹏”勾画表达“我”情感思绪的语句。
(2)小组交流分享,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个活动推出教师配音彰显情境化,然后在小组交流中悟情。
我在网上下载了“配音秀”软件,对文中“我只是伫立凝望……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行配音,“读书心入境,入境始为亲”,只有“声”临其境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入情入境,体会着作者心中的“疑惑”和“痛楚”,在看到繁盛的紫藤萝花后,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后来又联想到紫藤萝由衰而盛的遭际,自己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结合时代背景,是因为“我”深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虽已过去多年,但心灵上的创伤仍无法愈合。而且弟弟当时正属癌症晚期危在旦夕,面对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而深感悲痛。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在与自己心灵上的碰撞后,振奋精神、豁朗释怀。
3.活动三:遇见生命
这个活动献上实时表演彰显情境化,然后在师生合作中明理。
张同学模仿宗璞,在“文革迫害”和“小弟患癌”的双重打击下,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进教室,看到黑板画上的一片紫藤萝,发出了一系列的心里独白,潸然泪下,由此感慨生命的永恒和美好,然后振奋前进。配上先伤感后激越的音乐,学生热泪盈眶,身临其境。通过这种人物活动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方式,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一起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逻辑,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有多难,就实现了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感悟。
讲台上“妙手”一式,讲台台下“本手”一世,本手为妙手的前提,妙手是本手的进阶,无论为棋还是教学,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的文本解读,夯实专业基础,以本手沉潜,方能以妙手行远。避免下出俗手,教学才能开出璀璨之花,走出自己的一片美妙之地。
参考文献:
[1]任琴琴.中学散文整体感知阅读策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9.
[2]肖培东.我在开花!——《紫藤萝瀑布》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