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苏玉瑶
  
广东教学报
2022年12期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沙路梁华济学校

【摘要】现阶段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教学占比较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不断深化现代文阅读,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维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真正从现代文中汲取内涵并获得进步,以现代文为依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基于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常态化加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现代文阅读,优化现代文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强化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核心素养为向导督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发展。因此,现阶段语文教师应当拓宽阅读教学深度,以多元角度强化阅读教学的现代意义和培育意义,切实推动教学质量高效开展,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文章情感诉求剖析不足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相对明显,现阶段的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明显问题为单纯关注学习语文的工具价值,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学习现代文的过程中很少深刻剖析文章的情感诉求,单纯流于表面的阅读,导致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发挥。

2.对文章表达内容感悟不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讲究对现代文的诵读,认为多读往往可以理解其中的内涵,但现实中学生往往无法精读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文章内容进行剖析的同时需要重视对文章表达内容的感悟,才能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完全领会课文,才能在阅读新文章、阅读课外读物时实现自主分析,感悟文章表达内容。

3.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有效积累

文字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和工具,现代文中涉及的内容相对宽泛,存在一定的外延空间。现阶段仍有些教师往往将教学置于课文自身,忽视了课外知识的传播,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代文阅读中,学生无法有效积累知识,导致核心素养的提升受到限制,无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1.实行读写结合,强化语言运用

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相对关键,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促进读写结合实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单纯读或写能力的提升,往往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唯有读写融合方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一课的内容时,文章基于3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将浓厚的父子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用细节勾勒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基于此,讲解完毕后语文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大胆说一说、写一写个人生活当中与父亲的点滴小事,从细微之处感知父爱。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抒发个人情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抒发感情。以此为引导,实现读与写的深度融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2.强化情景建设,促进审美创造

情景建设是现阶段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学习现代文的过程中需要下意识地做好情景优化,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充分挖掘和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内容时,语文教师要传递文章中创造的意境,把握意境的本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传统审美情趣。通过打破对枯燥文字的讲解而创新的实施多媒体教学,借用多媒体构建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在观看山水画中不断感悟其意境。此外,语文教师可以播放静谧的轻音乐,在轻松的氛围下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促进作者和文章的情感共鸣,唯有审美创造,才能让现代文阅读不再停滞于表面,实现真正的阅读教学能力提升。

3.灵活设计教学,培育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发挥现代文阅读的引导作用,将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精心、灵活的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语文能力拓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引导价值。例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课本剧编排活动,打破固有的语文现代文教学方式。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文章中的人物,剖析完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的某个片段实施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在融入角色的扮演中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刻感知人物背景及当时社会的黑暗背景,以灵活巧妙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4.重视资源融合,培养文化自信

除上述所提及的内容之外,语文教师需要真正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母语学科教学中打破安于现状、囿于常规的现象,真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在有限课程内获取更多知识,真正培育学生的良好文化品格,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着力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一课时,语文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利用课外时间提前收集三峡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此外,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拓展的资源融入到慕课当中,将祖国大好河山的场景融合到语文现代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教师让学生不局限在课堂内容当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打开思维和拓宽视野,树立对文化的认知并形成文化自信,才能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核心素养下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良好优化。

总之,初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意义深远,为整个学科的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都能做好铺垫,从而促进课程高质量开展。因此,在日常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读写结合教学,深化情境构造,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并丰富阅读资源,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挥核心素养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向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泉英.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J].知识文库,2020(24):151-152.

[2]钟方.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兴趣引导的重要性及引导措施[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40.

[3]李心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新高考Ⅰ卷现代文Ⅱ(散文)备考策略和建议[J].广东教育:高中,2020(11):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