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形成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作业作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方法,是教师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双减”政策下,初中教师要优化《道德与法治》的单元作业设计,开展对应的合理评价,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各种内容,从而转化为自身行为的标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深入思考在新时期如何培养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也要思考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新时期更要增强它的吸引力和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除了课堂,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下学科提质增效的增长点。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巩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能够进行理解和创新,把书本观点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往往是采用单元制的教学,许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普遍采用单元作业设计。因此,如何丰富《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是教师要思考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依托课标落实素养,革新作业布置方法
教师想更加合理地设置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就需要依托单元的教学目标,以落实学生素养为目标导向,精简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只是一个理论课程,更多的是为学生带来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意义,把目标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同时,在“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必须革新单元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创新作业形式。思维导图或者情境问题的作业形式正被越来越多教师采用。它们能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这一单元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管理情绪、做情绪主人的重要性。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明确素养目标,围绕目标设置作业。比如,设置相关问题:“大家在遇到不好的情绪时是如何调节的?”“良好的调理情绪可以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益处?”等。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找到方法。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例子,结合课堂所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这样的作业设置,更加有逻辑性和递进性,更有实效。
二、优化单元作业内容,强调作业丰富程度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布置作业往往是采用背诵或者抄写的方式。在有效的时间内,如果让学生只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在“双减”政策下,重复性的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学习负担。教师想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就需要充分优化作业内容,使作业更综合,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达到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作业。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也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课后要布置有效的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更深层次地思考《道德与法治》的内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优化单元作业内容,综合思考作业的基础性、实践性、情境性、创意性和个体性,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真正落实素养导向。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单元中,主要内容为我国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等。布置这一单元的作业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背诵我国的相关制度,而是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国家制度的了解,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有趣的形式可以更快速地记住知识。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从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资料并完成作业,使学生更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注重作业的拓展和体验,积极开展实践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堂。教师要正确认识作业对于学生带来的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理论知识,要积极开展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有以下几个优点: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这种创新性的作业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愿意去完成作业。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感知和体验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这是课堂理论教学达不到的。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性作业往往需要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达到交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增强作业对学生带来的效果。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因此,教师在教授完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小组合作完成。可以布置课间作业,让学生在课间时记录自己看到的生命,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生命,并向学生询问相关问题,如,“植物不会说话,我们是否应该敬畏它们的生命?”“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是否应该有敬畏之心?”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完成单元作业内容。
四、结语
高质量的课堂需要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实践教学体验。教师要做好单元作业的设计,从目标、学情、教材、实践等角度,用更加新颖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要更新作业评价方式,切实落实以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作业设计,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莉.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229-232.
[2]陈瑞玉.优化单元作业,实现减负增效——试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J].考试周刊,2022(23):117-120.
[3]刘正.新教育背景下结合单元整体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J].互动软件,2021(11):3167-3168.
责任编辑 陈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