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
【摘要】品行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反映,品行的优劣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因此需要充分的注意品德教育。高尚的生活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是必须从小加以培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幼儿期是孩子人格道德孕育的萌芽期,教师应不失时机将人格和道德教育的内涵贯穿于孩子游戏、阅读、劳作等日常的全部活动当中,及时恰当的人格和道德教育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石,推动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变成一名道德崇高、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梦想。而就目前而言,不少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导致儿童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品质问题开始变成了我们关心儿童发展的重点课题,素质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品德教育更是如此。幼儿园老师应该主动在教学中进行品质与道德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秀的品质,唯有如此才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素养,才可以有效推动孩子成长。
一、现阶段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
幼儿园承担着很大的幼儿教育职责,但当前多数幼儿园片面重视孩子知识培养,而不能行使孩子品德的主要作用,这也衍生出了幼儿园孩子品德教育的几个现象。
(一)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游戏内容遵循孩子年龄特征与发展规律,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品德教育,是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强调确立活动对象、讲解游戏规则,开展活动项目等,忽略了调动孩子的兴趣与主动性,导致活动项目的进行质量很差。此外,在进行活动项目前,一些孩子之前或许已经存在一些分歧,但教师仅仅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活动,缺少了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忽略了进行品德教育,导致质量不高,不利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在教学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教学既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又是孩子人格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前不少幼儿园老师对教学的认识还较为片面,教学重点仍然是在传统文化常识的教学,而强调的则是在引导孩子识字、数数,注重基本技巧的教学,因而对人格发展和道德教育都未能引起充分的关注,从而错失了人格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
(三)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主要的教学环境,同样也是孩子主要的生存环境。对孩子们而言,由于幼儿时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周围一切东西都较为好奇,接受能力也比较强,这阶段同时也是渗透人格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好阶段。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孩子的生活中,老师们主要都是采取了一些比较生硬的说教方法,而不能进行纠正或加以针对性的教导,缺少了对人格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渗透,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播过程
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渗入整个幼儿园环境和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唯有如此才可以更有效培育孩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从幼儿园人格与道德教育问题剖析入手,下面有针对性地指出幼儿人格与道德教育的渗透路径。
(一)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孩子思想单纯、思想跳脱,也处在爱玩的时候,游戏活动不但适合孩子的特点,同时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改造自我的重要平台。所以,老师应该主动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人性与道德教育,教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要团队合作,学会忍让,培养孩子合理的品德价值观。
(二)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学活动,它也是教师进行品德教学的最有效手段,将有关性格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融入各教学进行,不但有利于孩子优秀品格的形成与发挥,同时更可促使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针对各科特色深挖课程中的美德因素加以有机渗入,不失时间地对孩子实施品格教学。
(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生活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第二课堂,而孩子的生活又占用着幼儿园教学的很多时间,所以唯有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进行做人与道德教育,才可以培育孩子更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平时老师和孩子沟通中,适当指导孩子文明用语,培养孩子讲文明、知礼仪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也将一点一滴凝聚为孩子的道德品质。
此外,生活中的几个小小方面也可运用出来,激发孩子的情感兴趣,从点滴开始,培育孩子道德感。例如:激发孩子帮助患病的小朋友搬凳子;给年纪小的伙伴穿衣服、系鞋带;学会与朋友共享自己喜爱的游戏和书籍;协助教师完成值日作业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稚嫩的灵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在节日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特别丰富,潜藏着大量宝贵的品德资源,因此幼儿教师在发展传统的节日德育活动中要得到充分运用。如:“三八”节,在语言课中积极组织孩子参加《好母亲》的谈话教学活动,各班学唱歌曲《我的好母亲》,以各班为单元举行“我为母亲戴红花”的庆典活动;国庆节,组织全园孩子们升国旗,并开展国旗下演讲,对孩子们展开了爱国教育,并观看部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影视剧以及漫画,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叔叔们是怎样保家卫国,并从小培育孩子们热爱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奉献的优秀品质;
(五)在校园环境创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美籍教育工作者罗伯特.班杜拉曾提出:人的行动的改变,并非由个性的自身原因而独立确定的,是由它与周围环境作用结果来确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通过合理创设自己的校园环境来实施孩子品德教育的内容,给孩子创造一种清洁、温暖、愉快而具有德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我们可在幼儿园的走廊、台阶、活动场所、睡室、卫生间等不同区域渗透人格发展与德育的有关内容,对孩子们实施默默耕耘的教育。比如,可在幼儿园走廊内贴上有关中华传统美德小童话的插图以及有关故乡风光、祖国江山的照片;在楼梯间贴上“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语;在活动室配备有关锻炼、游戏活动的设备等,利用这种环境的变化,就能够辅助于人格发展与德育的开展,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品德教育,并形成了健康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孩子生命和个性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就是树立祖国的未来与梦想,所以品德素质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在儿童中展开品德素质教育,以培养孩子们优秀的品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特约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