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黎景嫦
  
广东教学报
2023年7期
广州市增城区荔江小学

【摘要】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涯发展的成长时期,是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实施生涯教育,能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夯实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性尤为显著,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高度一致,为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生涯教育的载体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荔江小学(以下简称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为例,从巧设情境、找准契机、立足课堂、优化评价四方面探索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生涯教育的最佳载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载体;小学生涯教育

生涯是生命的全过程,生涯教育必须贯穿人生的每个阶段。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涯发展的萌芽阶段,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实施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树立正确的生涯观。为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我校尝试资源整合,借鉴其它学科的先进经验,依靠学科融合促进生涯教育实践。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生涯教育载体的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小学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小学生涯教育的起步比较晚,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系统的课程。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生涯教育成为当今一线教师探讨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其目标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及实践性,与生涯教育的目标高度一。依托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将生涯教育的相关元素渗透其中,加以巧妙运用,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探索职业、规划未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涯教育理念。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小学生涯教育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内容中提到: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侧重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结合我校“七彩童年,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及以“实践性”“趣味性”“体验式”为出发点的教学特色,在专家的正确引领下,课程内容的设计、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理念。课程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主动参与、自觉获取知识的内容,分别从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探索职业、规划未来四个纬度、从不同学科融入生涯教育内容。

1.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人生中最早发现和追寻本我的过程,也是规划职业生涯的萌芽阶段。鉴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自主实践的方式获取知识,我校主要通过“我能介绍我自己”“我能激发我兴趣”“我能知错及时改”“我能培养好性格”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理想目标等,为今后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种下理想的种子。

2.了解社会。小视角、大世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原有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及体验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依托本土丰富的地域资源,开设“腾飞吧,增城”“挂绿,增城人的骄傲”“我能尝试做公益”“我能关注窗外事”等活动,从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认识养育我们的家乡,关注外部世界变化和社会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便在未来社会当中立足。

3.探索职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职业是学生探索职业的敲门砖。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职业,学生也耳熟能详,比如,教师、医生、警察、快递员等。职业无分贵贱,但不同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受人尊重程度不一样,收入更不一样。我校主要通过“我能知道父母岗”“我能绘制职业树”“我能畅想我职业”“我能尊重各职业”等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职业的资料,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对照自己已有的感知,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职业认识,同时,增加职业探索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4.规划未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每个学生心中都憧憬美好的未来。如何让理想变成现实,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首先,学生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合理安排时间。其次,学生要丰富课余生活。最后,学生要学会制定计划。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精彩人生需要及早规划。我校主要通过“我能惜时善用时”“我能心中有目标”“我能成败有归因”“我能自信迎挑战”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目标,帮助学生播下生涯规划的种子。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涯教育的策略

1.巧设情境,灵活融入小学生涯教育

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通过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开展“我能知道父母岗”系列主题探究活动时,先让学生通过谈话、采访等方式了解家长的职业。同时联系家长,建议不同的家庭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职业体验。例如,去商场学卖东西、去银行学点钞票、到医院观摩医生一天的工作、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等。通过向家长了解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对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特殊职业为社会做出的特殊贡献,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我能择业有方向》时,播放消防员不顾自己的安危抢险救灾的视频。通过巧设情境,消防员的高大形象扎根学生心中,为学生今后的择业作了很好的铺垫。

2.找准契机,适时融入小学生涯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灵活变通、巧妙转变角色,创设岗位让学生亲身体验。如,“班长”改为“班级董事长”、“学习委员”改为“学习执行董事”、负责带读的学生为“朗读者”……这些班级管理岗位有的是相对固定的,有的是临时的,有的是定期轮换的,尽可能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级体验岗位的设置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苦与乐的感受尤为深刻,如果教师能找准契机对学生教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立足课堂,系统融入小学生涯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理论学习及专家引领的基础上,每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都必须有计划、系统地渗透生涯教育。例如,在“我能绘制职业树”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索以下问题:1.社会职业都有哪些?2.不同的职业都有哪些各自的特点?3.哪些职业最受欢迎?……抛出问题后,学生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为了让自己的答案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有说服力,他们采取上网查找、查阅资料、社会调查、访问身边的人等方法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对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还学会尊重与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4.优化评价,持续融入小学生涯教育

评价是课堂教学向高效学习推进的动力所在。优化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为了更好地助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师生共同研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分别从课题生成、活动方案、活动参与、活动成效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有了合理、详细的评价方案,学生的目标更明确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小学生涯教育也变得有据可依、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双减”政策下,家长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人生规划。我校依据办学理念及特色、家庭、社区资源、学生发展状况,结合《生涯教育指导纲要》推荐的有关活动主题,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便利平台,对学生生涯项目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使具体内容、要求,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以整合方式实施,通过巧设情境、找准契机、立足课堂、优化评价等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涯教育,各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效果良好。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学生发展需求导向下小学生涯教育实践样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YQJK05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巧.小学生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一以石家庄市区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杨国平.专注拓展课程实践致力核心素养提升一一以“探究‘沙地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3):52.

[3]郭小娜.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研究一一以“设计制作类”为例[D].温州大学,2019.

[4]杨杨.基于设计思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陈子龙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