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班级优化大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德育评价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基于量化方便、评价多元、家校沟通便捷等优势,“班级优化大师”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级优化大师;德育评价;策略
一、“班级优化大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评价中的应用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德育评价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还不成熟,行为自控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尤其课间和课后容易发生问题,但教师不可能全天候地守在教室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基于量化方便、评价多元、家校沟通便捷等优势,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始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软件对学生进行行为量化评价,通过一系列游戏化的规则约束,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鉴于此,笔者研究“班级优化大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评价中的运用,以优化班级德育管理,形成班级德育评价的有效策略。
二、基于“班级优化大师”的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评价策略
“班级优化大师”是一款由希沃自主研发的课堂管理工作软件,通过其多元化评价功能、以AI智能技术、数据分析等实现学生成长可视化,助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笔者以2020届本校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班级优化大师”的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评价的策略研究。
策略一:积分细则“我”做主,评价内化正能量
有效的德育评价的基础是德育评价的内容与目标。传统的德育评价往往比较“高”“大”“全”,让人望而却步,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在学习学校制定的《班级一日常规考核方案》《文明班级评比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后,结合本班发展,从“学会学习”“劳动与卫生”“责任与担当”“合作创新”和“课间安全”五个方面初步拟定了本班的德育评价五大模块的规则;然后通过主题为“我的积分,我做主”班会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五大模块的基础下讨论出更多细则,结合“班级优化大师”自定义“表扬”标签和“待改进”标签,积分可加可减。学生热情高涨,议论纷纷,在汇报中收集很多特立独行的细则,如,参与运动会、校级舞台表演获得好评(+3分);同学互助(+2分);放学不起椅子(-1分);家长的表扬反馈(+2分);家长的批评反馈(-1分)……让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积分细则中体现。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导向,把目光从积分聚焦到内涵上。
在传统的积分评价中,一些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盯住积分的分值。而在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德育评价时,笔者力图弱化积分的分值,关注积分的内涵,把评价内化成自我成长的正能量。在传统的积分评价中,一些教师操控的是分数,学生只能看到分数的增减,关注的也是“我加了积分,我很高兴”“XXX扣了几分”“我的分数比XXX高”的表面。而“班级优化大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进行记录、存储、分析,形成班级报表,生成学生发展档案。学生每一次积分的增减变化都可以追根溯源,从而让学生关注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如“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积极为班级服务,吃饭聊天”等。学生的表达积分愿望更多的是“今天课堂代表小组发言了”“我这周课间都没有追逐打闹”。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将积分内化成进步的动力,这就是评价的内化力量。因此,不管教师评价还是小组互评时,要注意评价的不是分数的多少,而是具体的行为。
策略二:多元评价,全员参与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在个体参与学习的具体情境中“轻松”地进行。传统的德育评价一般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的主导式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德育评价应该是开放性、包容性、互助性及教育性“四位一体”的全员参与的评价方式。“班级优化大师”以其强大的功能为这样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班主任可以通过邀请的方式与班级的各科任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将学生的个人评价与小组积分点面结合,让德育的评价更加合理、科学与全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班级优化大师”系统中的评价与数据会实时同步到家长的手机端,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与评价,并针对学生的情况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在家里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德育评价更具客观性与可视性,让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四层认为人都有渴望被尊重的需要,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在笔者的班级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是班干部,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都可以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使用“班级优化大师”来管理自己负责的事务。例如,卫生组长可以通过“班级优化大师”来记录、量化和管理“小组成员是否认真参与值日?”“同学们的抽屉是否干净?”等细微但日常的德育行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有依有据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策略三:“一手软,一手硬”,奖罚并用
生活需要仪式感,班级管理同样需要仪式感。教师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作为驱动力,让标准有效执行,让班级管理更灵动。奖励要及时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笔者班级采用的奖励标准如下:每满100分就兑换一次卡片,卡片有“奖励卡”“免罚卡”“抽奖卡”等,奖励卡可以是奖励蔬菜、小玩意,也可以是让家长煮一道学生喜欢吃的菜,或者家长陪学生玩游戏等,抽奖卡是进行幸运大转盘抽大奖或者刮刮乐抽奖等。奖励的礼品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或者网络的潮流不定期进行更新,让学生时刻充满期待与惊喜。除了分值兑换奖,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师轮流每月对“班级优化大师”积分前10名的学生进行一次大奖励,并结合“班级优化大师”的学期个人总分榜、单项点评奖等进行期末的终极奖励。一套短期、长期相结合的奖励机制是实现基于“班级优化大师”的德育评价的重要保障。
有奖就有罚,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观察,笔者发现积分靠后的学生对积分不感兴趣,估计他们内心在想:“反正排在前列的肯定没有我,后面才是我应该处的位置。”如果班级里有学生出现颓废心理,可能就会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班级管理因此会受到阻碍。为此,教师可在班级中设置一个惩罚机制,以激励和约束学生,让他们有动力向前奋进。如,排名最后的5位学生要到“哭脸盒”抽取一次惩罚小纸条。当然,“哭脸盒”里的惩罚不能太重,可以设置些有意思的惩罚,比如班级跑腿半天、金鸡独立2分钟、跟跳舞蹈等。只有奖罚并用“一手软,一手硬”,把握分寸,才能有效发挥“班级优化大师”在德育评价的作用。
三、“班级优化大师”德育评价应用后的思考
“班级优化大师”依托其大数据的技术,可以有效追踪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动向,并通过算法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形成学生档案。但任何的评价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主观性,如何对这些数据和德育结果进行追踪与纠偏,让德育评价形成一个闭环,实现全程育人,是笔者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玉琴.谈“班级优化大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2019(5):33.
[2]郑楠.多元德育评价,促进学生“和乐”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2021(4):87-88.
[3]黄艳珊.以班级优化大师为载体的初中生“成长银行”评价方式[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2022.
[4]徐国梅.“班级优化大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9(8):186.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