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英语“减负增效”教学模式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课堂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课堂上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双减”政策;减负增效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参与感不足,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小学英语的教学体系以及方式不断发展创新,从而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提高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减负增效”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江门市蓬江区发展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以及抵触心理,这不利于英语教学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根据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教师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不足,并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设计多感官参与的游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主题,并采取鼓励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寓学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传统英语课堂中,学生仅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接收到的知识缺乏内化以及运用。“双减”政策下的英语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表达,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比如,上课前布置课前导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和自身掌握的知识,提前预习课文;上课时通过师助、他助、互助等方式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通过分层式作业,减负且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1.加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的课堂需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加强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以及精简作业安排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从而做到“减负增效”。
例如,开心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Making Plan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围绕计划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多个关于个人计划的语篇。单元内各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以及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应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对单元内各语篇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对单元有关计划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在单元与单元之间建立关联。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我校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需要加以重视。因此,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重视不同层次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确保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How often do you go fishing?的教学时,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兴趣爱好相关单词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播放简单的运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以及听觉层面增加对知识的印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于教材,教师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挖掘课外知识,通过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丰富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1.坚持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
例如,进行文化课教学时,由于学习内容较难以及涉及部分课外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整理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讲”变为学生“讲”,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也应当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不断鼓励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创造以及设置英语教学情境,通过对课文进行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话题促使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等,加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印象。
例如,在教完Weather and Seasons这堂课之后,教师可以将天气以及季节作为情境主题,采取游戏等形式教授对应的英语词汇以及句式的用法,通过多媒体投屏活动图片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相关情境进行模拟练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论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运用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优化教学评价、精简作业、深入挖掘课内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思维以及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并能加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英.“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23(22):94-98.
[2]雷婷婷.“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英语课堂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3(16):136-138.
责任编辑 陈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