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武莹莹
  
广东教学报
2023年10期
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太阳城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优化小学课程内容,在三至六年级增设戏剧这一学科,足以证明戏剧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戏剧元素,形成音乐和戏剧相互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戏剧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戏剧元素;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优化小学课程内容,增设戏剧这一学科,足以证明戏剧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笔者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出发,分析戏剧元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探究戏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革新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戏剧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戏剧的概述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它涵盖了大部分的艺术门类,如歌剧、音乐剧、舞台剧、戏曲等等。其中“演员”“故事(情境)”“表演场地”是戏剧的重要元素。

新课标要求应开设专门的戏剧课,但是由于专业师资匮乏、实践经验不足等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目前没有开设独立的戏剧课程,因此,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戏剧元素,形成音乐和戏剧相互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惯用的方法是“讲授法”,只注重歌曲的演唱,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聆听、歌唱。课堂中加入戏剧元素,正好满足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在戏剧活动中,有趣动听的故事,悦耳动听的旋律,形象生动的表演,无不给学生以难以抵挡的魅力。在音乐课上,学生们的表现力得到激发,产生丰富的体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愉快时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反之则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失去积极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表演,有善于唱歌的,有善于表演的,有善于导演的,即使不想表演的学生也可以为大家制作道具。既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也对教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尝试,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二、戏剧元素融入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角色模仿,理解音乐内涵

戏剧的核心是角色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处理都要以角色为中心展开的,而音乐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表现,教材内容成了学生表演的剧本,根据音乐强弱变化、音区的不同等音乐要素熟悉教材,学生在音乐的推动下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和喜好扮演不同角色,为角色交流奠定基础。角色是戏剧元素之一,也是戏剧教学重要的部分,学生在模拟表演实践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酝酿感情、发挥想象和联想,将音乐内容演绎出来,潜移默化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戏剧与音乐相结合这一形式有极大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肢体表演,提高音乐表现力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本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因此,简单地传授和学习音乐,而没有结合身体的运动,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是不完整的。学生在聆听音乐、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调动身体各部位,即眼睛、四肢、表情等等,音乐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它不仅能够给人以美感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性格。在音乐课中,学生遵循心灵内心,以身体来表现动作,展示剧情,他们听音乐开始想象,使音乐在其表达上变得生动、形象。

(三)情境创编,丰富学生想象力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带来新的课程方式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已不再是“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新课标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音乐创意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是戏剧的特点,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表演带来的乐趣。

小学音乐歌曲大多数情绪欢快,内容与地方特色和保护动物密切相关,比较容易创设相关的情境,可以借助儿歌、故事、游戏等,运用戏剧表演方式对歌曲重难点进行训练。学习音乐快乐气氛的渲染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出更好的演唱水平,创设情境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之美,欣赏到音乐之妙,继而引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创编,不仅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之情,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审美能力。

三、戏剧教学案例

(一)设计背景

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融入戏剧,开展生动有趣的戏剧音乐课呢?教师需考虑设计出合理的故事背景以及音乐和剧情的有机结合,使戏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以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猫虎歌》为例,这是一首幽默风趣的歌曲,根据歌词的内容,笔者设计了具有故事冲突和故事反转的剧情,尝试通过音区和力度的调整,在不同情境中发挥音乐特点,在不同角色的帮助下,用不同的音乐去感知、聆听和演唱歌曲片段。

(二)角色安排

(三)前置性作业

在第一课时,学会音乐基础知识,熟练地演唱歌曲《猫虎歌》,初步了解歌曲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为角色制作道具。创作组的学生为歌曲创编故事导语。表演组的学生为歌曲设计旁白。

(四)课堂实例

场景一(旁白):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欢快地玩耍,阵阵清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多么和谐的画面啊!突然传来老虎的脚步声……

音效(音效组):沙锤、鼓。

这一段从各种动物友好相处拉开序幕,扮演各种动物通过动作的不同及模仿动物音色的差异塑造动物们可爱、灵动的形象,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场景二(旁白):这时,老虎出现了。它露出了尖尖的牙齿,原来老虎肚子饿了,在森林里寻找食物。小动物们见到大老虎,都纷纷躲了起来,小猫却浑然没有感觉到危险的降临,还在开心地玩耍呢。老虎猛地跑到小猫面前……

(旁白)虎1:哈哈!有肉吃了!

虎2:我们都是猫?

虎3:师傅!

(旁白)猫1:怎么办?怎么办?

猫2:动脑筋,想办法!

这首歌曲的主题是猫、虎,两种小动物间的对唱是戏剧矛盾的中心,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歌曲之后,进行讨论:小猫遇见大老虎有什么想法?用怎样声音、动作表现音乐?学生开始自主创编,集体讨论,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各种答案。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把不同的答案编成不同的情境,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主题音乐反复出现在场景2中,学生根据动物特点设计不同音色,多种演唱形式去表现歌曲,使音乐和剧情有效融合,达到剧中有乐、乐中生戏的良好效果。

场景三:小猫通过灵敏的反应,逃过了愚笨老虎的魔爪,小动物们拥抱小猫欢呼起来,森林又恢复欢声笑语。

音效(音效组):碰铃、沙锤

这一段在动物们的欢笑声中,森林恢复热闹的场景的情境中结束,揭示本节戏剧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学生的创新、对原音乐的适当改编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五)应用效果及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演唱形式将主题歌曲《猫虎歌》贯穿在整个戏剧节目中,使学生反复演唱已经在常规音乐课上学习的歌曲,使戏剧服务于音乐课,不喧宾夺主。

教师是本节课的引导者,要做好详尽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并把控好每个环节的学习节奏。在实践环节中,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安排,做到有始有终,完整呈现教学效果。

戏剧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对于戏剧是好奇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唱歌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爱模仿、爱表演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较快进入歌曲内容中,既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课带来的乐趣。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亲身体会到表演带来的乐趣。而对于内向、胆小的学生,没有过分勉强,选择适合他们的角色,如扮演静态事物、参与制作道具等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将戏剧元素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之中,从学生兴趣出发,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综合能力,让音乐课堂突破原来教师讲授、学生演唱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让音乐课焕发生机,激发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等艺术素养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付钰.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20.

[2]张晓华.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3]龙思思.在小学音乐课堂开设班级戏剧课的实践探索[J].戏剧之家,2021(13):52

责任编辑 周丽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