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单元视角的“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探索 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小学?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范式、大单元整体教学等模式应运而生,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新课程标准要求建构学习目标具体清晰、学习任务真实可感、学习评价贯穿课堂、学习效果可检测反馈的有效课堂。本文以“大单元视角”为起点,借助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程案例,来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视角
一、何为“教、学、评”一致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两大基本要素。很多时候,教师对课堂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节课老师教了什么”“学生怎样开展学习活动”的层面上。久而久之,语文课堂教学留下了科学性不高,实用性不强的诟病。
事实上,语文教学不只是艺术,也是科学。语文课堂应该包括三大基本要素: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简称为“教、学、评”。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评”的一致性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整体一致地思考、设计、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我为什么学”“我要学什么”“怎么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评”相一致的课堂应该是学习目标具体清晰、学习任务真实可感、学习评价贯穿课堂、学习效果可检测反馈的有效课堂。
二、基于大单元视角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
(一)释疑:何为大单元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单元”可以是单元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视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重组形成的新的单元。“大单元教学”涵盖的是根据学科课程的标准,将一个主题或活动作为焦点,基于单元性质的学习支点,集中力量解决学科课程的主要素质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性的考虑、策划和组织实行的教授活动。因此,“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评”活动应该是聚焦单元核心素养,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来组织和设计。教师需要以单元核心主题为统领,聚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以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为例,其包含两个关键教学要点:首先是“运用批注法进行阅读学习”,其次是“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表情来感知其情感”。这两大要点共同构建了这一单元的双线主题。在这两大主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进行教学融合,需要指导学生以批注的形式来阅读,并且培养学生利用文字批注记录阅读的感悟、疑惑和启发,并要平衡两大语文元素的衔接。在教学中,可以让两个语文元素相互结合,引导学生描述并注解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以此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只关注人物的情感而忽视批注法的阅读,或者只是为了训练批注而教导批注法的使用。
本单元教学统整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知识,决定创设了“名家与我的童年”展示活动情境,设置了“走进任大霖”“走进叶至善”“走进高洪波”三个语文实践活动专题,从名家童年出发,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充分练习批注,同时感受名家童年的成长。接着,创设“书写童年成长”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安慰,讲讲童年游戏。在最终的展示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成就得以深入和提升,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以上单元情境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叶至善”专题,以“教—学—拓—评”为路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必要在此提一下,笔者在“评”的前提上增加了“拓”的环节。此环节是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课内拓展课外,以思维型教学赋能学生,让学生在真正的学习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二)例如,我们以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作为实例。
简洁地说,一体化的“教、学、评”教学模式打造了“三环四步”的架构。其中的“三环”标志着三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一,以课程标准为参考,考虑学生的现状,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其二,以目标为导向,以文献为基础,教师和学生协作来达到标准;其三,以学习为核心,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一同确定学习成果。“四步”则是对于达标环节设定的四项教学活动:执行情境模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发起任务,激发学生互相学习;小组展示,教师引领;教师和学生互评后由教师作总结。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是主角,教学是辅助,首先让学生主动学习,然后再实行教学,教师是课程活动的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导者。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展现,接下来将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实例,阐述“三环四步”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第一环:依据课标,立足学情,师生共同定标。
一个合理的目标,能给教学活动、评价任务指引方向,也是衡量“教、学、评”相一致的准绳。依据教参,在“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核心要素落实上各有侧重点。原文中的《牛和鹅》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多种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重点教授在理解困难的部分做注解并通过注解来辅助阅读;《陀螺》的目标则是帮助学生在更深入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在理解有难度的地方进行批注,并利用批注对阅读进行协助。“通过角色的行动、说话和面部表情理解角色的感情”这个核心议题的实施,就需要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作为工具,指导学生从中摘取重要的句子,理解“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动以及变动的原因,与之前的《牛和鹅》相比进步较大,前者只是理解感情。然而,学习目标的清晰度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验证。
第二环:紧扣目标,勾连文本,师生合作达标。
师生达标环节是课堂学习主要活动过程。新版教程规定,学习过程需要在特定的任务环境下完成,设置既有趣又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举可以助力学生主动协作和发掘学习的乐趣。这一环节应是和上述提到的“四步”前两步结合,先由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学生明确任务情境后,通过合作探讨,完成任务。学习活动的发生是建立在多个学习任务群的开展。
第三环:基于学习,及时反馈,师生共同验标。
评估标准应该与前文所述的“四步”方法的最后两步相结合,也就是团队展示其学习成果,学生们相互评估各自的学习成果,然后由教师提出精炼的、综合的评价。“教、学、评”相一致的语文课堂中,评价是嵌入的、全程的。评价不仅是诊断,也是驱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评价应该是总体评价和嵌入式评价并行。嵌入式评价是在课堂进行的实时评估,它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并且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成果。总体评价则是对全堂课的概括性总结,可以运用基础知识即课测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进行全面课堂学习环境的评价。
根据本课教学设计,我们相应设计了以下嵌入式课堂评价:
第一课时第二个学习任务“巧用批注,走进名家”中我们设计了“交流预习,学会质疑”教学活动,先由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再由小组合作交流释疑,并通过以下量表考量:
在“搭建支架,自主批注”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价量表检查学生圈画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语句的情况,从表达到落笔等方面放手交给学生,全面考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能力。
本课第二课时任务三“拓展阅读,再识名家”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儿时唱过的歌》,并且让学生用多个角度方法作批注,由此统整上一课所学的同时,也引入下一课学习“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总结
从教材改革到课标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不变的是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因此,在新教学的路上,我们应该紧扣新课标,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在逻辑和核心素养形成,积极探索、更新和完善教学方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探索绝不止于此,甚至在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范式。
参考文献:
[1]黄伟.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实践:要义与操作[J].中学语文教学,2021(6):10-14.
[2]郭姣姣.单元整体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摭探[J].成才之路,2021(12):76—77.
[3]吉春亚.编路习路教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J].小学数学参考,2019(28):1-3.
责任编辑 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