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青春期教育

陈波
  
广东教学报
2023年11期
高州市华侨中学

【摘要】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基于此,本文分析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教师更新观念、灵活驾驭教材、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等方法进行尝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青春期教育

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期教育充满挑战。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心理会急剧变化。只有让学生全面、正确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才能平稳度过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

一、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条件的改善,部分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身体发育提前。然而,他们的心智发育还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尤其是性器官、第二性征的发育,以及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的出现,身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常常侵扰着他们。学生因为害羞,面对问题时大多选择保持沉默,而不是找家长或教师商量解决。与此同时,一些监护人对青春期教育缺乏理解,一味指责、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羞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冲动之下有可能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公德、不负责任的行为。开展青春期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性疾病的发生、减少性侵犯和性犯罪的几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进行青春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确定人生成长目标作为指导思想,并指出把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教育有机融入生物学课程,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心理学知识,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二、生物教师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方法

1.教师更新观念,端正思想,科学、严肃地传授生理卫生知识

青春期教育在农村学校是个薄弱环节。部分学校存在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偏重学科知识教育,轻视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和引导。有的教师旧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对初中生物学《人的由来》这章节内容的教学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好意思向学生讲述,让学生自学或忽略这章节内容不教,或蜻蜓点水般带过。教师这种害羞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思想,挑起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担子,以科学、严肃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学习青春期相关的知识,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严肃、认真、有爱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对于部分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不健康、难登大雅之堂的看法,教师应进行引导,端正学生错误的思想,确保青少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并帮助他们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教师灵活驾驭教材,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心驰神往。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当讲授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受精过程、经期与梦遗等生理现象时,除了使用挂图等教具外,还制作教育影片,以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播放,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跳出课程的限制,多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讲述受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双胞胎是如何形成的;在谈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时,可以联系医生了解为不孕患者诊疗时为何要检查患者的输卵管是否通畅;当我们讨论睾丸的功能时,可分析电视剧中太监的外貌,如,没有胡须、喉结,声音尖利,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同样,在探讨卵巢和子宫功能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女性两侧卵巢都被移除,她能否再次怀孕呢?女性子宫切除后,还可以孕育出自己的孩子吗?”从而引出试管婴儿这一生物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语言一定要大方得体、文雅,切忌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学生而采用粗俗或低俗的语言进行讲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觉得“性与生殖”是严肃、科学、谨慎的,而不是低俗、随意的。事实证明,教师拓展讲述一些以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满足他们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有效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采取参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内心渴望平等,不喜欢别人用命令的语言和他(她)说话。如果教师以领导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学生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管得太多,甚至会和教师对着干。但如果是同伴、同学给出来的意见或建议,学生相对来说就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学生青春期发生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笔者不急于给学生讲述正确的处理方法,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小组合作、模拟游戏、同伴指导等。通过参与互动式教学,教师可提出学生在青春期遇到的一些困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例如,青春期如何与异性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应对早恋?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压力?如果与同学或家长发生争执,应该怎么办?由于缺乏对身体的足够了解,迷上黄色网站,该怎么办?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能给学生营造科学、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诱惑侵袭。

4.将青春期教育扩展到课外,成为学生的优秀导师和朋友

在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提升,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期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更深层次的是向往父母与教师的关爱。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考虑,努力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存在,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能让学生产生信赖,进而积极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例如,上完课后,笔者说:“如果同学们信任我,而自己又难于启齿,可以把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写在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夹在作业本里交给我,我会竭力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并保守秘密。”课后,有的学生写纸条咨询青春期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每次笔者都及时回应,努力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烦恼。这样,不仅让学生摆脱了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青春期教育在课堂之外得到延续。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走过的一条人生隧道。在此期间,身为教师的我们,是任由学生在困境中挣扎前行、伤痕累累,最后才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还是为学生举起“明灯”,引导他们安全穿过这条人生隧道?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生物学科的教育者,应该成为他们的领路人,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度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性教育,确保学生顺利、平稳度过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

(本文系广东省龚美娟名师工作室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樱花.遭遇青春期学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刘颖.青春期的挑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3]闵乐夫.青春期性教育教师实用手册[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钟春雪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