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背景下探讨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之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思想为当今的中职思政课的发展带来了新方向。全面推进“大思政”的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发力,思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情感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方面融合创新,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协同育人作用。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职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治思想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他的“大思政”思想对新时代中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高度。在此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显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中职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具有时代意义,也是思政教师的新课题。
一、以生为本,整合与重构思政课程
在传统的中职思政课程中,往往存在着内容重复、知识点零散的问题,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须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具体而言,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仔细研究各教材的各个部分,整合成系统化的课程框架,使课程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运用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如教师可利用MOOC、SPOC等,通过在线教学实现分组讨论、协同作业等功能,满足学生的特定学习需要。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准确地给出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表现。也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或社会事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场景还原,提高其历史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思政课程学习,可令师生遨游在课程架构的网络世界里,像寻找宝藏一样寻找知识;多媒体的展示带给学生观影般的愉悦感,让学习内容跃然纸上、生动有趣;人工智能则像私人教练,针对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提供精准指导。毋庸置疑,这样的思政课程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二、真学实练,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思政教学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上的讲授应过渡为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信息,让学生真学实操,让课堂变得有趣且富有成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他们的思政知识,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我们需要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结合时代发展和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还可设计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如组织学生做专项调查,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公益事业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交流、探讨、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能力寻找答案。实践活动还可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全面发展。
三、德润心田,注重情感教育
中职思政课不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深刻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情感交流在思政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态度和体验,也是思想的基础,是一种深刻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感互动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点。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分享个人的爱国情怀、实现国家梦想和实践报效祖国的行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领会爱国主义的精神,并且更加坚定地将其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
思政课的另一项关键目标是建构学生健康的人格,这其中就包括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思政课中,教师就如心灵的引导者,扮演指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更加自觉地去践行,从而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思政课的知识传递、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塑造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知识就像是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塑造的基石和媒介,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塑造则是知识传递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应尝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知识传递、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塑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比如讨论职业精神这一话题,教师可利用学校真实的典型事件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规范,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这种活泼高效且充满乐趣的教育模式,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为学生带来丰硕的知识与情感发展。
四、剑指未来,关注思政课程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在职业发展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而思政课程中,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和理念信仰。两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为党为国育人才。因此,我们要将思政课程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通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应针对各专业的特色,开设多样化的思想教育,以增强其对社会责任感、自我实现能力以及未来职场竞争力的认知,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融合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并且为未来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综上所述,“大思政”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发力,与时代同向而行,融入大格局、拓宽大渠道、讲好大道理,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温度,以坚定中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职学生。
责任编辑 廖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