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

高洋
  
广东教学报
2023年12期
珠海市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关键能力、必备素养和价值理念,是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学生价值培养的重要体现。本文以项目式教学法为基础,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特点出发,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论证项目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与有效性。本研究的目标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探讨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演进,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广泛认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要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为宗旨,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掌握关键知识,实践能力强,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出卓越的素养。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和应用方法,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为出发点,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基于项目式教学策略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要素构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是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的认知,是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并形成解决方案。数字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有能力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资源和工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创新地解决问题创新作品能力的最终产生。在信息社会中,学生要承担的是信息社会的责任,这是文化修养的责任,是道德规范的责任,也是行为自律的责任。

2.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具有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实践性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和发展。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技巧,并且要有实际的体验。第二,应用性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才能运用 IT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综合性强。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学生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物理、统计、逻辑等。第四,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持续创新,开发出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二、项目式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与实施原则

项目式教学策略以建构式学习理论为主,以合作式学习为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主动的探究与实践;合作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在推行项目式教学策略时,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主导权,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权;以任务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激发;重视学习过程,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在项目中,教师扮演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援者的角色。

三、项目式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自我动力的积极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项目式教学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一,培养实践能力。利用项目实践过程,项目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原理,掌握实践技能和方法。第二,提高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项目式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数学、物理、统计、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协助学生提升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项目式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创新性地发展新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为了研究项目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本地多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实践案例分析。相关课程均采用项目式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组团进行练习,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运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展示创新思维和能力。实践项目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实践技能和方法,提升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项目式教学策略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项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学生自主性强。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组织小组进行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学习效果明显。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实践技能和方法,提升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出发,以项目式教学策略为基础,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论证了项目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实践项目为基础,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应用水平、整合跨学科知识,并致力于培养创新思维及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IT的精髓和应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市规划课题、2022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22ZHGHKTG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琳.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4):161-163.

[2]王宁.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4):74-75.

责任编辑 吴秀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