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探究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教师把红色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有助于帮助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各种西方的思潮进入,影响年青的一代,红色教育是教育我们的学生明辨是非、远离不良思潮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提出设定目标、挖掘资源、补充拓展、实践活动等四个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初中英语;渗透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把红色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这也是教育教学的意义所在。
一、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的意义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它把国外有用的、先进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各种西方的思潮进入我们的意识,影响着年青一代。红色教育就是教育我们的学生—尤其是Z世代的青少年明辨是非、远离不良思潮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
1.设定红色教育学科目标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明确学生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观”不正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爱国家、爱人民的学生的。其次,教师要对自己任教的学科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是非观念仍未很强,更倾向于听信同伴、听信他人,容易受到不良的思想和言行的影响,而且常出现与师长相抵触的情绪,也就是逆反心理,如果不及时合理引导,容易出现错误的价值观,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针对所教授对象的年龄特点,笔者对红色教育在本学科的教育目标设定为: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通过实施性强、具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感悟中华优秀的红色文化,体会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2.挖掘课本红色教育资源
教材无疑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都没有直接与红色教育相关的课文,就算教辅材料里面,也鲜见红色教育的内容,但是只要教师细心挖掘,还是可以在一些篇章中找到相关话题,可以加以利用,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相得益彰。
例如,笔者讲授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人”一课,结合了学生在政史学科做的《走近身边的共产党员》社会实践报告,在进行课后拓展的时候,与学生一同学习他们采访对象的事迹,并把他们的事迹化成比较简洁的语言,与课文的知识点相融合进行了课文的仿写。以下是笔者学生的其中一篇描写其祖父的文章。
My grandpa
My grandpa is a short man with grey hair. He is always cheerful and patient. He was a soldier when he was still young(他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士兵). He fought against the enemy during the war time(战争年代他与敌人作斗争). He was hurt in an accident(他在一次意外中受伤),so he sometimes doesn’t feel well now. He often says,“I was afraid but I couldn’t run away(我很害怕,但是我不能当逃兵). Because I had to protect my family(我要保护我的家人). I had to protect our country(我要保护我的国家).”When I feel upset,Grandpa always encourages me and gives me support. I love my grandpa. He is my hero.
— Chenxin
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帮助有需要的人”,话题正好契合笔者所在学校的校训“做为他人的人”。笔者在执教时,引申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学生体会到,其实“为人民服务”并非一句高大空的口号,它只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讲授本单元拓展阅读“春蕾计划”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近两年很火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学生对国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感到十分自豪,鼓励他们使用课文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能够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强大。
3.补充课堂红色教育内容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但是由于教材更新有周期,所以没办法及时收纳较新的文本或者资讯,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毫无裨益的。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整合资源,为学生补充更多的书本以外的素材,才能使英语教学焕发生机。笔者尝试过两种途径为课堂教学补充素材。第一,使用《21世纪报》以拓展阅读的形式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在这份报纸里面,教师可以找到大量的红色教育的素材,如在初二版第745期中,有一篇题为“Building a better China(建设更美好的中国)”的文章,讲述了现代中国建筑之父梁思成的故事。通过文章的阅读,学生了解了梁思成的成长经历及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补充红色教育素材。笔者把其中一节常规英语课设为阅读课,选取合适学生使用的素材供学生进行阅读赏析,部分选材选取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翻译的书籍,而且是一本学生连看中文都会存在困难的书,但是由于有了语文课的阅读基础,笔者尝试选取部分片段的英文版给学生阅读。书本每一个篇章不算很长,笔者选取了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红军战士的生活”的片段,以及笔者认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关于人物的章节—“关于朱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后谈感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革命先辈的艰辛,以及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不畏艰辛、甘愿自我牺牲的大义。
4.丰富红色教育课外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体验式、过程式、沉浸式的学习更能触动人心,学生能够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师生有很多主题和内容可以选择,红色文化是其中一个既重要又有意义的项目,此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例如,笔者在暑假假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介绍广州的红色旅游景点,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陈家祠、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等。这些地方有着广州革命历史的印记,记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大家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介绍:建筑/历史/故事,作业形式:海报,要求:图文并茂,结构清晰,表达准确。学生用以制作海报的文本大多是借鉴场馆或者景点的英文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该场馆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从而达到学习和感悟的目的。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红色教育与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红色文化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牢固基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朱月铭.我国红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