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梁沛联 邹圣龙 曾淑婷 温运雄
  
广东教学报
2024年1期
广州市白云区穗丰学校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证了思维可视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还探讨了思维可视化在不同数学主题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学教育现状

首先,介绍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普遍现状。在许多国家,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初中学生对数学普遍存在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稳定的问题。这种现象可能与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有关。

(二)抽象性与数学教学挑战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了大量的抽象概念和符号,这对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一个挑战。学生可能很难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下降和学习成绩不佳。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通常依赖于纯粹的符号推导和记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育技术的崛起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其中之一就是思维可视化,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呈现,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直观的学习体验。这种方法已经在一些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一)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首要意义在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通过将抽象数学概念可视化呈现,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考试中表现更出色。这对于个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可视化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可视化图像或模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培养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重要技能。

(三)激发学习兴趣

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可视化方法通常更具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数学学习中。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动教育改革

研究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促使学校和教育机构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和资源开发,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研究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它有望改善数学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分析相关案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四、文献综述

(一)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和特点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利用可视化工具,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呈现出来。这可以包括图表、图像、模型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概念。思维可视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直观性:思维可视化工具使抽象概念更具体,更容易理解。

(2)生动性:可视化呈现使学习变得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3)互动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并与可视化工具进行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已有研究表明,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显著的潜力和正面效果。以下是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1.几何教学

在几何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性质和关系。通过让学生亲自绘制几何图形,观察图形的变化,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

2.代数教学

在代数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可以将代数方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可视化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代数方程的解法,提高代数计算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将代数抽象应用于实际情境。

3.概率统计教学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率概念。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概率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理解概率统计原理。这种方法使概率统计变得更具可理解性。

(三)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成功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1)使用数学图形:使用图表、图像和绘图工具,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呈现。

(2)数学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3)数学模型:构建数学模型,将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讨论和互动来加深理解。

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部分详细阐述了思维可视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信息为研究的背景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为后续论证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潜力奠定了基础。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思维可视化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课时目标: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

教学步骤:

引入环节:

【动手画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

已知:∠AOB.

求作:∠A1O1B1,使∠A1O1B1=∠AOB.

【作法】(1)作射线O1A1;(2)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1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1A1于点C1;(4)以点C1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1;(5)过点D1作射线O1B1,∠A1O1B1就是所求的角.

【导入课题】

回忆作图过程,在∠AOB和∠A1O1B1中截取OA=O1A1,OB=O1B1,△AOB和△A1O1B1的形状一样吗?

教师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几何画板,学生使用它来创建和操作几何图形,将帮助学生可视化地理解SAS条件。

学生实践:学生被要求使用可视化工具,复制示例中的两个三角形,并检查它们是否满足SAS条件。他们可以测量和标记角度和边长,以确认条件是否成立。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判断。他们应该探讨如何使用SAS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讨论不同情况下的示例。

整体讨论: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强调SAS条件的关键点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两个三角形在满足SAS条件时是全等的。

更多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使用几何画板,尝试判断其他例子中的三角形是否全等,使用SAS条件进行判定。

总结和应用: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SAS判定条件的关键要点,并鼓励他们在其他几何问题中应用这一条件。

创新性:

这个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将SAS条件的教学与可视化工具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条件。

学生通过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来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SAS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

效果:

通过这个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SAS判定条件的概念和应用。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可视化工具的支持,提高了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能力,并能够应用这一条件解决几何问题。这个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几何学中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证明能力。

2.案例二:思维可视化在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在代数上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代数概念和运算。图形化方程解法是一种通过绘制方程的图形来找到方程的解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解方程。下面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图形化方程解法,以及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步骤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首先,要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具有以下形式:

ax+b=0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待求的变量。

步骤2:绘制方程的图形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ax+b=0,我们可以将其图形绘制在坐标平面上。为了绘制这个图形,需要做以下步骤:

首先,绘制一个坐标平面,通常有x轴和y轴。

然后,将方程ax+b=0转化为y=ax+b的形式。这是因为y对应于纵坐标,x对应于横坐标。画出这条直线,通常是一条斜线,这就是方程的图形。

步骤3:找到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x的值。在图上找到直线与x轴相交的点,这些点的横坐标x就是方程的解。

如果直线与x轴相交于一个点,那么这个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唯一解。

如果直线与x轴平行,那么方程没有解。

如果直线与x轴重叠,那么方程有无穷多个解,因为对于任何x值,方程都成立。

示例: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考虑一元一次方程:2x-4=0

首先,将方程转化为y=2x-4的形式。然后,绘制这个方程的图形。这个方程表示的是一条直线。绘制直线后,我们看到它与x轴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的横坐标x是2。因此,方程的解为x=2

这就是如何使用图形化方程解法来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通过绘制方程的图形,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解的位置。这是一种直观而可视化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代数的学生。

六、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为了验证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我们在两个初中班级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了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了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

(二)研究结果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的班级在数学学习成绩上表现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

(一)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专业发展。他们应该了解不同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工具。

(二)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维可视化课程和教材。这些课程和教材应该充分利用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与互动教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通过分享思维可视化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证了思维可视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专业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维可视化课程和教材,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共同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有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研2022年度一般课题“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2QGH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明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李红.基于数学游戏的初中代数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20,45(3):56-70.

[3]陈小华,刘强,利用数学软件提高初中生的代数学习效果[J].数学教育研究,2018,32(2):120-1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5]王建华.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技术研究,2017,20(4):78-92.

[6]张琳.图形化方程解法对初中生代数学习的影响[J].中等教育研究,2016,28(1):45-58.

责任编辑 王苏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