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课堂探索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理念,凸显了任务驱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开启了“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湛江市张东名教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操作简单的一线教师易于移植的习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阐述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课堂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任务驱动;课堂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主要应用于外国的语言类课程教学领域。“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维、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者在研究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创新性理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方式,凸显了任务驱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系列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学科知识,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可以说,新课标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是契合的。
湛江市张东名教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操作简单的一线教师易于移植的习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将近两年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发现,“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标理念、适用于习用语文教学主张、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课堂探索与思考的情况进行阐述。
一、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正确界定“任务驱动”功能
应该怎样在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在这种教学模式里,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定位,“任务驱动”到底有什么功能。这些问题,笔者在一步步的实践探索中逐渐找到答案。
(一)学生是“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主体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学习”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学习实施的途经和学习的目的,也能够明确感受到“学习”是需要主体去进行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的。换言之,就是不能够离开学习的主体谈学习。在“任务驱动型教学”里,“学”是核心,学生是主体,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任务的担任者,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还是学习成效的获得者。
(二)教师是“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主导者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任务”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强调了任务的“指定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任务的“指定”,也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设定的阶段性目标、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学情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同时,教师还是学习任务落实的引导者、督促者,是学习成效的检验者。因此,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是“驱动者”,处于主导地位。
(三)语文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核心
“任务驱动型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获取知识、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型教学”里,语文学习任务是核心。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学情设计的,由教师主导设计,由学生担任落实,以达到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它将教师、学生、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联结在一起,决定了课堂学习活动的目标、方式、过程及效果的好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任务驱动,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了“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和任务驱动的功能,就可以进行“任务驱动型教学”课堂运用的探索了。
二、精准分析学情,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习任务群的安排,要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为了促使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学情精准分析的基础上。
学情分析在备课环节中通俗的说法是“备学生”。“备学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指教师在上课前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特征、学习基础和学习准备。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影响学生对新任务掌握情况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认知准备、情感特征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准备与情感准备两大方面,具体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与能力、认知特点、语文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备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课前,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二是在学习中,学生能学会什么、能学到什么程度, 设计什么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三是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设计什么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
“任务驱动型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适合;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对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行把握和对学情进行精准分析。2022年,笔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两次执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第一次是在本地县城城区小学执教,第二次是送课下乡到乡镇学校。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效果”,习作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威尼斯的小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为了落实这个学习目标并进行适度的能力拓展,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对比朗读”“根据情景仿写句子”两个学习任务。在第一次执教时,部分学生在“根据情景仿写句子”时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点拨指导。所以,在送课下乡时,笔者对这个学习任务进行了调整,设计了可选择的梯度学习任务,把“根据情景仿写句子”变成了“选择根据情景仿写句子或根据情景补充句子”。在学习过程中,授课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合理的提升。
因此,设计学习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尽可能设计学生通过能力能够完成并且能够获得进步的任务。这样,教学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任务驱动型教学”以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来驱动教学的展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充分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搭建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课堂上的绝大多数时间被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在课堂上解放教师
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教师的工作需要大量进行前置,去做学情的精准分析、学习方法的选择及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例如,在执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课《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前,笔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分析学生的习作水平,思考科幻故事写作的方法,寻找、撰写合适的例文来编写学习单,预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可能的疑难问题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设计作业单,并制作配套的希沃课件。备完课之后,笔者发现两个课时的执教逐字稿不足1500字。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读写、想象、思考,笔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巡视指导。两个课时的时间,学生普遍当场完成了450字左右的习作。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得很好,想象的科学技术五花八门,既奇特又令人信服,并在习作中设置了奇特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具体的描写性的语言表现自己想象的科学技术的神奇。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重塑了语文学习的流程,重塑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了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1.“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不再进行详细的讲解,不再进行环环相扣的发问,而是通过真实情境下开放的、有趣味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获得了较大的学习自主权,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更易于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出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2.“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分层教学。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可以清晰地指明学习要点和学习目标;通过设置可选择性的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有助于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分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对“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思考、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其是一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模式,它能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在课堂上解放教师,可以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在“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项目“小学习用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ZQJK05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郑素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5):49-52.
[2]杨少炜.小议“任务驱动”教学法[J].成功:教育,2009,140(3):61.
[3]沈芳.基于教学全过程的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2.
[4]孙红.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J].语文新读写, 2022(18):23-25.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