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摘要】在青少年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之举、应有之义。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在融入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原则,可以通过“讲好国家安全教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讲深国家安全存在隐患,增强忧患意识”“讲透国家安全面临挑战,警醒自身行为”“开展国家安全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等四条路径实施融入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家安全教育;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青少年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之举、应有之义。《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初中生应当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因此,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重大意义。
一、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意蕴
1.有助于适应安全战略布局,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合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在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不断挑动我国周边国家的神经,意图形成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圈。在国内上,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外渗透势力在国内有加重趋势,维护国家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总体布局,其中提出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青少年是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适应安全战略布局,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合力。
2.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环境
一个国家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离不开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可以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深层需要。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则家庭和谐,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宁。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全家庭、全社会共同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环境。
3.有助于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全民防线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维护国家安全是军队、警察的事情,与普通人并不相关。但实际上,国家安全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家安全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青少年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我们都不是局外人。加强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风险辨识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做国家安全的模范遵守者、坚决捍卫者,才能筑牢国家安全的全民防线。
二、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原则
1.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八年级上册专门设计了《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专门设计《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但国家安全教育不能仅仅限制于某一年级某一课程,而要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融入三个年级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思维,认真梳理各年级的教材,汇集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整体谋划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通盘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年龄特征,系统设计纵向衔接、有机融入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体系。
2.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立足关联、有机融入原则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生搬硬套,防止国家安全教育表面化与片面化。因此,教师要认真梳理国家安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有机融入的方式真正实现二者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3.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讲究实效原则
思政课教学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现有的知识体系。同时,结合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要精心选用学生熟悉的、热点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教学案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
1.讲好国家安全教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初中思政课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讲好国家安全故事,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无数先辈的流血牺牲、源于无数的无名英雄负重前行。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时,可以用抗美援朝视频导入,生动展示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故事,引出“谁是你心中的英雄?”教师可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以“追寻英雄”为主题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学习,在“追寻英雄”“凝视英雄”“成为英雄”的螺旋式情感进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
2.讲深国家安全存在隐患,增强忧患意识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个时代主题下,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越是安定的环境越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培养“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例如,在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维护国家安全》时,教师可以用2024年国安警察形象宣传片《我是谁》的案例展开讨论。案例中的赵学军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名科研人员,属于重要涉密人员,被策反后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出卖我国科研进展情况,给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严重伤害。教师结合最新的时政新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各种国家安全隐患,从而在和平年代绷紧安全之弦、凝聚安全共识。
3.讲透国家安全面临挑战,警醒自身行为
当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加隐蔽,这使得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维护国家安全层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初中思政课教师在深刻讲透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类挑战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警醒自身行为。例如,在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可以引用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公布的多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教师通过剖析这些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涵盖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一些电影中的间谍手法,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只有全民携手共进,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4.开展国家安全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但当前课堂教学出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现象。为此,学校国家安全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例如,在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河源市阮啸仙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史上比较早期就有农民问题意识与武装斗争思想的革命先驱,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教师可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积极引导和教育中学生主动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责任编辑 钟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