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开展“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中的“Section B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从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写作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实践两方面阐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语境;以读促写;写作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之首,它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每个单元都按照听、说、读和写四大版块编排,以单元话题为主线贯穿四大版块。每个版块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为主,兼顾对其他技能的培养,关注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因此,把读与写版块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主题语境,开展“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搭建充分、必要的写作支架,可以使他们的写作能力获得综合发展。
一、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写作教学设计思路
(一)话题分析
本单元话题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此类话题常用说明文来介绍物体,是话题写作的难点。因此,找到相同话题、体裁的语篇供学生学习、模仿甚至超越,是最优写作教学方法。观察教材发现,《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和主题意义都很突出,可供模仿写作。基于主题语境,创设介绍家乡最著名传统美食——月饼,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月饼的机会,感受中国制造的东西不仅美丽也美味;向外国友人介绍月饼,深化主题意义“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文本解读
1.What
《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篇文章通过介绍我国传统艺术孔明灯、剪纸和泥塑的历史、制造工艺和内涵等信息说明平凡的事物也能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它们承载着人们的爱、快乐和美好愿望等。
2.How
文本的标题概括了文本大意,引起读者阅读的期待。精美插图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本采用说明文来介绍这些艺术品,运用先总体介绍后细节描写的总分结构来阐述,用被动语态来突出这些物体的特点。
3.Why
通过介绍最具中国特色的三种传统艺术,让读者了解这些艺术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感受最普通的东西也能被制造成美丽的艺术品,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孔明灯、剪纸和泥塑的浅层信息,对它们的深层信息感兴趣,对阅读有期待。他们在前一单元已学说明文的部分知识,但对它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不深。他们熟悉书信写作的格式及用语和被动语态的结构,但是对结构be+done的运用仍然生疏,这会成为写作难点。
(四)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学情,制定以下两点教学目标:首先,通过阅读文章,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其次,能够使用流程图来列提纲,写一篇说明文为主体的书信来介绍月饼。
(五)确定教学活动
基于义务教育与高中课标、学情与教学目标,确定读写教学活动。
二、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写作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写作教学思路,下文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中的“Section B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阐述“以读促写”写作课堂教学实践。
(一)呈现学习目标
教育心理学表明,课前先呈现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效果会更佳。并且让学生齐读一遍,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读前Free talk,创设阅读主题语境
1.导入主题
播放石家庄传统文化体验馆的视频,视频中出现体验月饼、花馍、扎染和空竹表演等中国传统文化制作和表演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包括食物、手工艺和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创设主题语境
以问题“What traditional culture do you know?”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花馍在哪个省份流行,创设主题语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阅读文本中的孔明灯、剪纸和中国陶艺,并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运用KWL阅读教学策略中的K创设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利用思维导图组织讨论,积累主题词汇,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发阅读的期待。
(三)读中与文本对话,探究主题意义
1.整体把握语篇,解读基本信息
(1)话题和主题语境。
首先询问《Beauty in Common Things》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段落序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前小技巧。然后提问“What'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提醒学生关注标题和插图,推测出语篇的话题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
(2)语篇类型。
通过问题“What's the literature style of it?”引导学生根据such as、like small hot-air balloons、for over 1500 years等表示举事例、打比方、列数据的词,判断本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引导学生运用Skimming策略,从整体了解语篇的话题和主题语境,为后续走进文本,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作铺垫。学生了解语篇类型,有利于下一步理解篇章的结构特点与语言特色。
2.问题引领,解读语篇结构
首先展示两个问题:(1)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2)Which art forms are mentioned?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阅读策略“先总体介绍,后细节描写”,帮助学生理解总分的篇章结构。然后提醒学生关注每段的第一个句子,用跳读策略找出答案。最后,运用结构图动态形象地梳理篇章结构,为后续写作谋篇布局打基础。
3.KWL阅读策略,解读语言特色
在解读文本语言特色的教学活动中,通过KWL阅读策略中的W即“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最后,教师抓住每段的重点补充设问,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言特色,为写作积累词汇。
(1)解读总起段落的语言特色。
提问“What do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s try to show?”,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段总体概况传统艺术的象征意义。
(2)解读三段细节段的语言特色。
①借助思维导图解读文本,学习说明事物的语态。
通过问题“What facts about sky lanterns are mentioned in paragraph 2?”,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并填写思维导图。首先让学生关注Zhuge Kongming、ask for help、with paper等关键信息,在文本中找到这些词即找到答案。然后引导他们观察答案的语态,如运用了被动语态说明孔明灯的inventor、uses、materials等,为后续写作语态的运用提供支撑。
②借助信息卡梳理文本,学习说明事物的句型。
第三段的阅读任务设置为填写信息卡的浅层任务,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使他们关注说明事物的角度。基于信息卡的答案,用问题“How to introduce paper cutting?”,引导他们运用句型介绍剪纸,开展主题篇章的口头练习,强化被动语态的运用。
③借助图片呈现中国陶艺制造流程,学习说明步骤的衔接。
最后一段重点关注介绍陶艺的制造流程。用问题“How to make Chinese clay art pieces?”,引导学生查阅文本。随后,用First、Then、After drying和Finally衔接副词把制造流程连起来,进行口头输出,为写作中正确表达制造流程作铺垫。
4.L引领回顾语篇特色,探究主题意义、构建写作支架
运用KWL阅读策略的L即“What have you learned?”,引导学生回顾语篇的语言和结构特色,探究主题意义,用结构图形象展示语篇的框架结构,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1)语言特色。
用问题“How do the writer show traditional art forms to us?”引导学生回忆第二、三、四段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归纳文本从哪些方面介绍传统艺术形式,并强调被动语态在说明文中的正确使用,为写作提供语言支撑。
(2)结构特色。
通过问题“Why do the writer write the passage?”
引发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构建结构化知识框架图,为落实基于主题语境的“以读促写”搭建支架。
在阅读文本探究主题意义教学环节中,用KWL阅读策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讨论、分享,顾及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为写作做好铺垫。
(四)读后促写,创设写作主题语境
基于主题语境提问“Can common things be made
into objects of deliciousness?”,引出广东传统美食月饼,进入写作的主题语境。展示写作任务:“假如你是李华,英国的笔友Peter给你写信,他向你介绍家乡的一种传统美食太妃布丁,他也想了解你家乡最著名传统美食。请根据表格提示给Peter回信。”
(五)基于主题语境,开展读后写作
1.写前审题
带领学生阅读、分析题干,从中挖掘出重要的信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写作的人称、时态、语态、体裁和字数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自主写作定好基调。
2.写中列提纲
引导学生构建三段式写作框架,从第一段总体介绍到第二段细节描写”再到第三段总体评价,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提醒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适当调整表格中的内容、增加细节,使短文连贯、自然。随后根据提纲,15分钟内独立完成写作。
3.写后评价与范文共赏
(1)写后评价。
①写后自评。
学生完成写作后,根据自查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对习作进行自查并改正。要求学生读一遍已修改的文章,检查修改的内容是否通顺,鼓励他们养成独立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②写后互评。
互评表的内容根据说明文的特点来设置,考查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写作顺序等。学生通过评价同伴的习作,促进对说明文特征的深入理解,学习他人习作的优点。最后向同伴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勇于表达自我观点。
(2)美文共赏。
鼓励学生勇于分享作品,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利用希沃白板的拍照上传功能,与全班共赏。带领他们进一步进入主题语境,同时为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加写作的成就感,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六)分层作业,提升写作水平
作业包含必做题:根据自查表和互评表完善自己的写作;选做题:在互联网上搜寻更多有关月饼的资料,并独自或与同伴制作一张海报介绍月饼。必做题确保全体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做题基于主题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拓展,提升学习能力。
结语
2022年版课标给主题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将主题视为统领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纽带。不管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紧密围绕主题来开展。因此,基于主题语境开展“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活动,以阅读语篇的体裁、话题、语言和结构作为支撑,渗透写作意识和策略,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写作能力,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学科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初中英语进阶写作教学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 2021ZJYB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程晓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周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