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中年段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马晓华
  
广东教学报
2024年4期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霞石善祥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以“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为实施路径,结合理论分析和具体案例分析,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任务的设计、评价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课程标准

“教—学—评”一致性即在课内同步推进教、学、评活动三者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性,将有效评价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直指教学要以大任务、大理念或大主题等核心素养为主轴,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此作为学习内容的聚合机制和激发学习动力的机制,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单元和教学单元组织形式。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单元整体上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与实践偏重于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和评价。部分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认知,教学活动存在内容碎片化、过程表面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1.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让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突破缺乏整体性的困境,走出课本实施的局限,改进教学实践。

2.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帮助教师在有效的课时中产生乘法效益的同时,整合时间资源;把学生引向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体,形成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动态“教—学—评”循环体;帮助学生合理建构认知板块,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可编织具有生命力的知识网络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在关联中把握知识的显性和独特形式,领悟知识隐性和共通性的本质。

三、“教—学—评”一致性下小学中年段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1.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置课程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评”一致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开展课堂活动。“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学习目标,正确清晰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那么,如何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目标呢?

第一,依托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的制订必须依托课程标准,才能确保课堂上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要深入研究、解读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并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全面分析,引导学生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探究、学习数学知识。

第三,要掌握学情。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有充分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单元教学目标的衔接性,保证学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研究分析,以明确学习目标。本课学生学习的基础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保证口算的准确度,而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估算和简单混合运算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余数除法和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知识,以此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并向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简单点评学生的口算准确度和乘除法混合运算能力”“重点点评学生在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运算中对竖式计算方法的运用以及计算结果”,制订较高的“竖式计算”评价标准,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明确目标能够令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知识的有效学习。同时,这种教学设计也能帮助教师完成针对不同学生设计的特别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2.教与学全程融合评价,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开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探究和实践来深化理解。数学课堂的“教”与“学”逐渐趋于平衡的状态。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决策的过程。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融入科学评价,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时,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将教学评价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以及“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基础性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单元整体的学习方式对数学好玩中《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进行前置性探究分析(如图1),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形成与发展理性思维。

1.往返于A、E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三个站(如图),每两站间的票价均不相同,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图1

3.注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合理设计单元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重组设计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知识系统框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还需关注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可引导学生对二、三年级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科学而合理的方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探究小数的意义以及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教师需立足整体学习的方式,把教学评价贯穿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提升自主探究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估手段,使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4.注重学习思想有效转化,深化学生单元理解能力

教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处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本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评价的内容,透过表象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思想的转化。例如,小数乘法的关键是借助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小数除法的计算也是如此,借助商不变的规律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可借助这两个规律,明确小数点的位置。

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引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借助转化思想,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不变规律,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分别转换成整数乘法和整数除法来计算。数学转化思想贯穿这两个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为教师进行小数乘除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体现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四、结语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顺应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化的需求,满足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设置教学内容,通过有结构的教让学生实现有关联的学,将单元知识进行科学的解构、重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助力学生系统地、深度地学习,促进数学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和学会包容中感受数学学科内在的精神价值,落实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汉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7):45-48.

[2]王洪斌,王荣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辽宁教育,2023(9):9-12.

[3]杨雪,张春莉,刘冠男.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些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 2022(25):13-16.

[4]林琴.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例[J].新教师, 2021(9):76-77.

责任编辑    陈子龙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