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理念下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伍家村
  
广东教学报
2024年4期
中山市北区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五育并举”是协同育人的出发点,是为构建“家、校、社”德育新机制、优化德育协同课程等方面探索适应新课标下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使传统的共育更富有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五育并举;学习共同体;协同育人

德育作为育人工作的基石,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协同育人,发展学生素养,理应是教育应涵盖的内容。在“五育并举”被广泛提倡的今天,学生“五育”的培养和发展,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至关重要。

一、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指引方针

“五育并举”是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出发点。“五育”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笔者所在学校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促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发展,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时,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探索家庭教育与学业学习相结合,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学校结合育人方针,将培养“心中有理想、肩上有责任、头脑有智慧、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的“五有少年”与“五育并举”融合,以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想法

1.共同体存在关联性。共同体是指拥有一致的目标而建立的群体。共同体通过群体的积极、正面作用,发挥每位共同体组员的效能潜力。“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是基于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教育原则,以“共同体构建方针——育人范式——共同体实践”为教育基础的三体结构,为了共同体组员的共同教育目标而组建。笔者基于对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想法,结合“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定义,将“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定义为学生、科任教师及家长基于沟通反馈的活动机制。在中学教育中结合并落实“五育并举”,共同体能及时组建共同体群聊,通过网络形式及时沟通反馈,并结合一系列传统节日组织相关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协作支持,达到育人效果。

2.共同体的组建方式分别是成立家长共同体和学生共同体(见图1)。学生共同体以学生学业水平为依据,以学生自愿抱团为基础,班主任协调分配,共分设8个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家长共同体在学生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每个共同体选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工作的家长为小组长,在学校的指导下组建沟通微信群。

3.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反馈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还可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在育人和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使育人效果更加显著成效。共同体的构建除了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育人帮助外,还能让学生得到知识系统、价值观形成及团队协助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青春期的变化矛盾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为了家校之间的高效沟通,笔者将共同体成员的联系方式表格化(如图2所示)、沟通反馈方式云端化,希望家校之间强强联手,互相配合,真正实现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和落实育人目标。

三、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1.所在班级情况

笔者所在学校为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笔者所带班级为初二年级,虽然中途接班,但新的身份促使笔者对班级工作有新的思考——学生追求什么?家长需要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班级都有它的特征,笔者所带班级也不例外。所带班级的学生积极活跃,有想法,敢表达,但是规则意识不强,说话做事缺乏深思熟虑。经历初二上学期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培养出很好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效提升且纪律意识明显强化;校运动会的出场方式亮眼,在校运动比赛中有不错的表现。家长对学校及班级工作更加肯定、更具信心,配合度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结合传统节日,面向共同体全体成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提升育人效果,从而实现家校双向积极教育的作用。

2.活动开展方式

班级内,学生以共同体结对子,相互学习和督促、研讨学习问题,相互提醒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共同进步并考核。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工作室、心理教师等不定期发送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材料给班主任,班主任转交家长小组长,家长小组长组织家长开展讨论学习,学习后由小组反馈学习情况给班主任。家长共同体内,小组转发学校的家庭教育学习材料、科任教师的学习要求和通知,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并监督指导学生在家的学习。

3.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小组团建包粽子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加强亲子沟通,还能优化亲子关系。再如重阳节,小组搜索重阳历史,展示重阳文化,从而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实践性。学生可以从活动中了解传统根源,升华爱国、爱乡、关爱他人的情感价值观,增进行孝感恩、尊重他人的行为意识,从而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促效感悟

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学校可将共同体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再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将优秀的成品在微信群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推荐其参加校级及更高的平台比赛。小组成员捆绑进行考核竞争,到期末,班级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共同体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评比及总结表彰活动,家长更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更深入了解子女的发展状况,从而提高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如此形成正向循环。

“五育并举”理念下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让我们在教育学生这一任重而道远的艰辛历程中,着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微笑。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及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家校沟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班级活动的成功开展,能够有效促进群体的良性互动,让沟通反馈更为高效、全面,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体系,实现良好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宁亚利.家庭、学校、社会共育下五育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1(32):1-2.

[2]杨婷婷.课堂共享视域下家校德育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1.

责任编辑    钟春雪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