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其教育作用和价值得到师生的认可。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书推荐名著为例:从提升阅读兴趣,建构整本书阅读“导”的任务群;布置阅读任务,建构整本书阅读“读”的任务群;设计阅读评价,建构整本书阅读“评”的任务群这三个角度,探究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期在提升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素养;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也就是“读一整本的书,而非摘读个别篇章”。关于整本书阅读,我国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提出过如下见解:“在阅读中要把整本书当作阅读的主体,把其中单篇的章节和文章作为整本书阅读的辅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初中七八九部编教材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策略,增加两个“名著导读”板块,每年级推荐两本经典“整本”名著,如七年级《朝花夕拾》《西游记》;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九年级《简爱》《水浒传》等,其目的是引领学生培养阅读素养,从名著阅读中汲取精神营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2个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安排可有所侧重。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名著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根据名著阅读目的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名著。通过制订名著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在构建语文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时,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方面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阅读计划:学生每天忙于应付作业,无法静下心来通读全篇名著,在阅读中只是片面地抓住名著的经典桥段进行碎片化阅读,或者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草草地应付考试而已。
另一方面教师课时少,教学模式单一: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上,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事实上教师为了提高应试效率,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分析书中的人物性格,讲解故事情节和文中背景,最后再归纳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再配以题海训练,方法和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既是对新课标的落实贯彻,对开展初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能力。
一、提升阅读兴趣,建构整本书阅读“导”的学习任务群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学生通常在老师的要求下,枯燥、乏味、被动地开展阅读,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够成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催化剂,教师需要以导读与推荐课为切入点,设置导读课的学习任务群,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
对于名著导读课,教师需要结合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板块的要求,进行整本书阅读方式的效指导的任务群,需要注重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积极介绍一类书的读书技巧以及方式,授之以“渔”,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师需要着眼于教材中的名导读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摘抄”和“做笔记”,也就是批注式阅读法。在学习任务群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应该“如何读”,提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先泛读,了解情节内容,可以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再结合自己喜欢之处、疑难之处精读,运用比较法、联想法等,写下感悟、思考。
二、布置阅读任务,建构整本书阅读“读”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与“群”是学习任务群的两大重点词汇,任务需要将其“任务性”表现出来,将任务作为整个阅读教学的驱动力,而且教师还需要将学习任务集群。
(一)制定阅读计划,落实任务目标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数采用单篇、独立篇章的阅读教学方式、很少采用整本书阅读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标准》提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观念,要求教师通过设置任务群教学,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站在整本书的全局角度,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任务,指导学生利用课堂外的碎片化时间,按任务表计划开展连续的阅读。
(二)设计阅读推进课,检测阅读效果
推进课,顾名思义,就是承上启下,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助读”,具有进度调控、答疑解惑、策略引导的功能。
阅读推进课在回顾书本、交流读书感受、畅谈读书收获的基础上,总结学生阅读中的问题,质疑解难,在潜移默化中融入阅读策略的指导,最后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推进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内容探究的任务群:先回顾整本书内容,由故事情节着手,保尔4次死里逃生历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为什么?就是检测学情,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摘抄,赏析,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三)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人物情节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形思维表达工具,具备连贯性、生动形象、归纳性强等特点,实现了人物形象、情节处理等写作技巧性问题的归纳。
把绘制思维导图运用到整本书学习任务群,可以完整呈现整本书知识内容,指导学生建立人物和情节的知识框架,解决了初中生阅读不连贯、阅读思路模糊不清的问题,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例如,《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中,选择“孙悟空的取经人生经历”作为主题去制定思维导图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划孙悟空成长的重要经历,在阅读后,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三、设计阅读评价,建构整本书阅读“评”的学习任务群
阅读是多元的,也是极具个性化的。读书成果作为名著阅读学习任务群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无法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的后期,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专题探究任务,进行阅读评价,建构整本书阅读“评”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多元化展示阅读成果,达到培养阅读素养的目标。
任务一:撰写人物小论文。结合《水浒传》中具体例子,对主人公宋江的形象进行评价,为宋江撰写小论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验评价。
任务二:名著话剧表演赛。“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在要求学生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行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是否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进行评判。例如学生通过表演保尔修筑铁路时,再次与冬妮娅重逢,明白了保尔舍弃小资本注意情感,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通过表演保尔自杀情节,明白保尔的钢铁般坚强意志。
任务三:专题研讨活动。名著专题研讨能串联起整本书阅读,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让阅读活动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教师要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设置研讨专题,例如专题一:保尔·柯察金革命成长史;专题二:保尔·柯察金四次死里逃生;专题三: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观比较;专题四:“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典型性的问题作为专题讨论的话题,然后鼓励学生从整本书内容出发,梳理文本内容,与同伴分享阅读体验,学生在整合专题内容时,显著提高了对整本书的理解,有效促进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
结语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是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大背景下走入我们初中教材的。在整本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核心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积极主动探索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途径,构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作用价值,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整本书的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能力。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DXKT3144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34):58-60.
[2]赵国东.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2019(20):26.
[3]周小霞.初中语文整本书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4)35.
[4]江宇林.初中名著必读任务群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022(6):19-20.
责任编辑 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