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微课+UMU”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雷淑芬
  
广东教学报
2024年6期
清远市华侨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学资源数字化、“互联网+”教育等已悄然成为学科教学新风尚。本文立足课改背景,聚焦微课与UMU学习平台融合,探索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旨在为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UMU学习平台;创新应用

一、引言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信息技术提出了项目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的新要求,进一步强调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新课标要求的有效落实面临巨大挑战。为更好应对挑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亟需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融合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以及UMU学习平台强大的互动功能,探索和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二、微课与UMU学习平台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具备创新性的教学资源,其实质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将知识内容高度浓缩在8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中。微课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灵活性高、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等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微课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广大师生欢迎的、有效的新型教学资源。

(二)UMU学习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UMU学习平台是一个集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UMU具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语音微课、视频、文档、文章、图文等;支持多样化(九种)互动功能,包括问卷、签到、提问、讨论、拍照、考试、作业、抽奖、游戏等;还支持多人视频会议、互动式直播。UMU平台因其强大的互动功能以及简洁清晰的操作界面,深受师生的喜爱与青睐。

三、“微课+UMU学习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教学内容丰富但课时紧张,难以全面覆盖;二是学生知识遗忘率高,难以巩固所学;三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内在动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笔者尝试在传统的PPT教学模式中融入微课资源。实践表明,微课资源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然而,这一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过度依赖PPT与微课可能削弱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二是部分学生主动利用微课资源的意识薄弱,微课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三是课堂反馈机制不完善,一些教师难以根据实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因此,在利用微课资源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笔者希望寻找一个能够强化课堂监管、促进师生互动与反馈的支撑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经探索,笔者发现UMU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在融合应用微课与UMU学习平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UMU平台的拍照、在线测试、讨论等功能进行实时互动,有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四、“微课+UMU学习平台”的案例实践

(一)实践背景:为更好地开展微课教学应用实践,笔者在实践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测评,并选取了基础知识水平相当且选科同为物化生组合的4个班作为实验对象。前测结果如下:对照1班、2班实验前测均分为51.73和54.68,实验1班、2班实验前测均分为52.24和54.39。

(二)实施流程

1.实验内容及课时安排

实验对象为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一学生;实验内容为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时:12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从上表可知,对照组用11课时进行知识点学习、1课时进行单元检测;实验组用1课时作实验准备:熟悉教学平台及学习模式介绍,9课时进行知识学习,1课时进行单元检测,原计划用于专题复习的1课时因假期被冲。实验组用于知识点学习的课时实际比对照组少两课时。

2.对照组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PT教学模式,辅以微课资源。在此模式下,教师主导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单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由于缺乏及时反馈机制,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微课资源,但是常因学生利用意识不足、使用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引导支持不足等原因,微课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3.实验组教学模式

实验组采用“微课+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模式开展教学。课程按需设置学习准备、学习情景、学习范例、学习反馈、学习讨论、学习实践、学习检测等课程小节,各小节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微课、文章、文档等呈现教学内容,以问卷、讨论、拍照、考试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课堂以闯关模式解锁课程小节,学生完成小节学习,会得到相应的积分并自动解锁下一小节。教师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并给予个性化点评。下图为笔者某课时实践的截图。

4.实验效果

历经12周,笔者完成了第四章的教学实践。为检测两种上课模式的效果,笔者开展了实验反馈调查及第四章专题测试(即实验后测)。实验反馈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实验对象中,76.5%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85.4%的学生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微课+UMU”教学模式。实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1班、实验2班在少两课时的前提下,测试平均分仍明显高于对照班,具体数据见下表。

五、结论与展望

在“双新”课堂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采用“微课+ UMU”教学模式,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机统一,提升了教学质量,落实了新课标核心素养育人要求。

展望未来,“微课+UMU”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笔者将继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发掘其更大潜能,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系清远市第二十一批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的微课制作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7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敏燕.互动式学习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UMU平台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23,7(13).

[2]鲁晓平,肖文君.基于UMU学习平台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18).

[3]王析多,米天伊,张北一,等.系统化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数据处理”单元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

[4]赵国秀.“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有效性探析[J].新智慧,2020.

[5]罗彩霞,付培之.走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区域探索——基于UMU平台的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

责任编辑    黄洁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