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活动化教学策略研究

黄陈秋
  
广东教学报
2024年6期
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活动化是助力幼小衔接过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语文;课程活动化;有效策略

为了让学生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期,笔者尝试在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以活动化设计为策略,融入生活实践、趣味游戏、情境创设等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助力幼小衔接的平缓过渡。下面从语文教学方式上阐述课程活动化的几个策略。

一、多样态活动识字

1.“三联动”识字

语境识字,字源解字,情境扩词。不脱离语言情境,随句随文识字,这是当下比较常见的识字教学方式。例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故事语境,学习“山坡”,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山坡”就是指“倾斜的土坂”,如果是一片草地上出现倾斜,就叫“草坡”,如果只是泥土,就叫“土坡”。通过语境,结合生活情境图片,学生既牢记字音,也深刻记忆了字义,并拓展了扩词。再如,在教学《 日月明》一课时,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尖”字,通过字源解析,“上小下大就是尖”。再通过生活图片情境扩词,塔的顶端叫“塔尖”,笋的顶端叫“笋尖”,笔的顶端叫“笔尖”,深入理解尖字的含义。再如,《荷叶圆圆》中,停机坪的“坪”的教学,在学习语句“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时,出示停机坪的图片,顺势拆字理解,“坪”指的是平整而宽阔的土地。再通过生活情景图扩词,一大块平整的草地,就叫“草坪”。“语境、字源、生活”三联动,是集教学方式趣味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教材与生活关联性于一体的识字教学活动设计,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成效。

2.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第一,猜字谜。如教学《春夏秋冬》一课,用猜字谜的方式来记住“春”的字形,“三个人一起看日落”。一年级猜字谜活动,可以依据汉字的音形义,简单创编。例如,以加一加的组成结构为主的字谜。“春”字,就是这种字谜。再如,以母字为谜底的字谜。“你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谜底就是“也”。在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出字谜,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字的组成规律,在巩固学习阶段,自行创编字谜,牢记生字,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习得识字方法。

第二,开火车。“开火车”是低年级语文课程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检验方式。开火车的方式,倾向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检验,更关注个体的学习差异,及时反馈指导。例如,在《要下雨了》这节课中,采用开火车认读生字,认读词语。火车开得好不好,全靠每个列车员的表现。一组一列小火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同时给每位学生规定学习任务,如,参与人,人人都是火车司机,出现故障帮忙的是火车修理工,没有开火车的是监督员,出现故障要及时反馈。小火车,可以直着开,也可以横着开,还能拐弯开,也能避免学生上课开小差、不专注的习惯。

第三,情境过关识字游戏。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在摸清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找到趣味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各种过关游戏巩固识字。例如,可在课堂中开展“夹粽子”“摘星星”“摘气球”“帮小青蛙过”等识字任务游戏。借助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这也契合了学生的好奇心,让识字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第四,我指,你猜。例如,在集中识字巩固环节,采用这样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大还是小》一课的教学。点一名学生上台指认一个字,然后猜的学生背对黑板,当猜字的学生开始指认猜字,全班学生就要当裁判提醒,猜错时,一起说“不是××,继续猜”,如果猜对了,就说“就是××,你真棒!”有互动、有思考,趣味性激发主动性,适合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时段用。

教学时,教师要理解游戏化教育的本质,在掌握教材的目标要求和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设定游戏内容和形式,才能利用游戏化教学,助力幼小衔接语文课程教学。

3.故事情境,想象识字

通过编故事的方式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想象和创造。如,在教学“日”字时,可以通过讲述太阳神的故事,引出“日”的字源。孩子喜欢听故事,这是本性使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所学生字记忆深刻。

4.制作卡片,实践识字

教是最好的学。与其让学生听十遍,不如让他们自己做一遍记得牢。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教学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识字卡片,然后带到课堂上来相互展示交流,做一遍字卡,再通过交流,相当于教他人一遍,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的识字肯定有成效。还可以制作“识字小报”,在生活中识字、积累,从生活中来,用于生活,这是语言文字教学的根本目的。

5.创编儿歌,趣味识字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朗朗上口,易于传诵。通过创编儿歌,用创编儿歌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在学完《百家姓》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姓氏模仿课文的形式创编儿歌,识字生字。例如,加一加的方法,有学生姓刘,编写到,你姓什么,我姓刘,什么刘,文刀刘。名人效应法,我姓李,李白的李。组词法,我姓温,温暖的温。偏旁法,我姓徐,双人徐。在创编中,运用了多种构字方法,又识记了生字。

二、“三动化”步骤写字

写字教学,遵循“三动化”步骤。一是动手,在书写前,跟着教师做手指控笔操。二是动眼,书写中的“火眼金睛会发现”,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观察字形结构的关系,感知汉字与生活的关联。三是动笔,提笔即是练字时,书写习惯常提醒,坐姿、握笔姿势常提醒。三步骤规范书写,看似简单,但长此以往的重复,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观察,写规范,写美观。

三、沉浸式活动朗读

低年段语文教材选文,大多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情节接近儿童生活,有简单生活化的对话,适合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朗读。也可以开展讲故事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复述表达。加上动作,配上图片,也可以添加音乐,辅助故事气氛。沉浸式的朗读方式,可以让枯燥的朗读变得有趣、生动,让低年级学生喜欢上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

【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低年级课程活动化推进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2YQJK2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安然. 游戏,让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灵动起来[J].中小学班主任,2023,2(28):87-88.

[2]时宝蕊.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的探索[J].语文世界,2024,2(1):31-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