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实践为例

李丽燕
  
广东教学报
2024年8期
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活动说明中强调:“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引领学生体会汉字的智慧,从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为例,对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感悟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泉,汉字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识字教学是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点。一直以来,学校识字教学的方式可以说是多样化的。但笔者经过课堂教学观摩、调查访问后发现,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识字教学较少。本研究根据当前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问题,结合调研分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为依据,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探究低学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现状调查数据

笔者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以小学低学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学生的识字热情和识字主动性两方面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见表1)。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主动性都不高。

分析 由本组数据分析,学生对识字学习不喜欢也不讨厌,是因为需要学才去学习的,识字热情不高。

2.遇到不懂的字你会主动想办法去认识吗?(  )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分析 由本组数据分析,主动想办法识字的人数只有26.53%,说明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不高

(二)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现状问题成因

小学生识字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识字数量,忽略汉字文化渗透

在当下的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把学生看作盛放汉字符号的容器,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理解。学生体会不了汉字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慢慢地,也就失去学习的热情。

2.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化、固定化,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部分教师习惯性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认读识记等方法来识字教学。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识字越来越缺乏兴趣。

3.识字教学评价、测评方式单一

目前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采用随堂单一式的测试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低学段识字内容的整体编排

(一)先识字后拼音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一改“先学汉语拼音后识字”的做法,而是在“入学教育”后先集中进行一个单元的识字,目的是在汉字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低学段编排六个独立识字单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低学段集中设置了六个单独的识字单元。这体现了课本在识字教学中重视人文、注重识字思维的大趋势与方向。

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策略

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低学段学生识字课程的提示,以及针对低学段学生认知水平的主要特征及其在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机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追根溯源,欣赏汉字的形象美

汉字的一撇一捺都充满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彰显汉字之美,激发学生的识字之趣。

1.图文对照,感受汉字的图画美

在小学低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色彩明艳的画面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图文对照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图画美,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趣味。在教学小学语文《日月水火》一课的生字时,笔者先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汉字“日”的关系,再通过动手画一画象形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外面的轮廓就是太阳的外形,中间一横就是它的光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汉字不仅是一个字,也是一幅图画。同时,借助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事物、古汉字和现代汉字三者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学生通过圈圈画画、说说议议,不仅能认准字形、记住字音,也能体会汉字形、义结合的构字特点,领略汉字的形象之美。

2.动感演示,品味汉字的神奇美

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汉字,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如以下教学片断:

(二)一字一故事,展示古人的智慧美

汉字里藏着故事,故事里也有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在渗透汉字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潜移默化地达到识字的目的。如以下教学片断:

(三)拓展积累,感悟汉字的内在美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适度拓展古诗词等资料,让学生在想象中畅游,领略古诗词、神话故事的无限魅力,让汉字在学生面前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而是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的有生命、有温度的文化符号。

(四)单元整合,在任务情境中领略汉字的人文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教学任务群情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汉字的智慧及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人文美。如,“我是小小讲解员”“传统节日知多少”“有故事的偏旁”“中国美食我来做”等学习任务活动,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情境,领略汉字的人文美,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通过多元化识字评价方式,提升汉字的学习实效

1.课堂评价手段多样化

(1)借用肢体、表情,传情达意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更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教师不妨在学生能认出一个汉字、猜出一个字谜、讲出一个故事的时候,用充满肯定的眼神和亲切的微笑肯定他(他),传达对他(他)的鼓励。

(2)实物奖励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低学段,运用实物的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给学生奖励一张小奖状,或者赠送几朵小红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活跃教学氛围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尝试使用“班级优化大师”与学生互动、即时评价,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

2.阶段性评价灵活性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小学低学段取消了纸质测评。教师更需要以多元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和质量,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发挥阶段性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方式,设计闯关游戏,让学生随机抽取题卡,闯关赢相关奖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四、结语

让汉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让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爱上祖国的文字,是每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樊裔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的传统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3]侯水梅.小学识字教学的古文字资料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黄德宽.古文字与汉字文化的传承[J].汉字文化, 2018(24):7-11.

责任编辑    李    源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