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语篇分析视角下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范式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4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为例
【摘要】说明文一直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文体。本文基于语篇分析视角,提出stimulation—mind map—cohesive signals—activities高中英语说明文四步阅读教学范式,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分析;说明文阅读教学;范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接触并学习各种类型语篇的内在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实现对语篇意义的深刻理解。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到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学生的语篇知识和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当阅读科普类的说明文时,部分学生觉得较难。因此,下面笔者以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4阅读语篇Listening to How Body Talks(以下简称“本文”)为例,对基于语篇分析视角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1.图式理论。图式是储存在人记忆里的结构性知识或知识单元,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人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越完善,读者的阅读能力越高。这三种图式在阅读过程中相辅相成,最终决定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衔接理论。根据Halliday和Hason的观点,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包括词汇的同义关系和复现关系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相互配合,交叉出现,成为连接句与句、段与段的“纽带”。
二、语篇分析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范式
(一)以主题背景为依托,用话题去激活并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文化(Stimulation)
图式理论任务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影响其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因此,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如文章的文化背景。这既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未知内容,也能为语篇阅读做好准备。导入部分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提问:1.What is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How will you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a silent world? 然后引导学生浏览教材图片,理解肢体语言要传递的信息,最后预测语篇可能涉及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浏览图片充分激活学生对本话题的内容图式,为后面阅读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宏观分析:用思维导图去建构说明文的体裁结构和语篇模式(Mind-map)
思维导图是形象化、可视化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的一种图示。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生动地呈现文章的结构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段首、段尾和段落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因此,本环节教学设计如下:
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找出六个段落的主题句。再根据说明文常用的总分、总分总结构,让学生建构本文的语篇结构,并用思维导图呈现。获得指导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篇章结构如下: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呈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三)微观分析:强化路标词和衔接词观念,引导学生把握语篇内容的内在衔接(Cohesive signals)
在把握文本语篇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词、句、段之间的衔接关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写作时的衔接连贯。路标词可细分为序数词和衔接词。以本文为例,首段最后一句but强调body language在与他人交流时的重要性。第二段用for example举例证明eye contact的文化特征,并用by contrast对比不同文化中同一body language传递的信息异同。第四段用by comparison、also、like、elsewhere等对比分析gesture for yes and no在不同文化用到的body language不同。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Para.1
1.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in paragraph 1?
Para.2~para.5
2.Please underline the signpost words in each paragraph and identify their function.
3.Group discuss: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body language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in China?
Para.6
4.What different uses of smiling are mentioned? Can you think of some other uses of smiling?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活动聚焦语篇意识,第三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四个问题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情境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activities)
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提供情境化学习任务,让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情境化问题,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提供情境,笔者在阅读后设计活动如下:
1.Debate:Which is the more reliable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feelings, body language or the words?
2.Group discussion:What advice on body language can you give a foreign friend for his/her first trip to China?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其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文化包容性得到加强。
三、结语
实践证明,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必胜.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三“五步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李慧敏.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
责任编辑 钟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