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新时代教师的守正与创新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职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守正与创新”是现代教育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作为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核心理念,深刻体现了对教育家精神的坚守和对未来教育趋势的探索。新时代教师的“守正”是基石,守护教育的本真,确保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变;“创新”是动力,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尝试和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探究新时代教师的守正与创新策略,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一名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守正;创新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嘱托。在教育道路上,时代是出卷人,教师是答卷人,学生是阅卷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思想上坚持守正,根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高扬建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在行动上敢于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只有坚持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教育才能回应时代命题,才能和时代同频共振。
一、新时代教师要有持久的教育情怀
笔者认为,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持久、真诚的感情倾注,能彰显其使命感。同时,每个教师的理解深度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如何提升教育情怀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正”:正心、正身和正位。正心即教师在塑造人、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有事业心,要正确认识到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教育理想的精神事业。因此,教师自身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博大胸怀、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让正能量萦绕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正身即教师要真正沉淀下来潜心育人,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所教的学科领域,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位即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坚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新时代教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新时代的“大先生”吴颖民校长提出: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热情;有条件,充分利用;没条件,主动创造;有挑战,坦然面对;有委屈,从容看淡。这样的教育人生不仅有浓厚的教育情怀,更是一种铿锵有力的教育信念。几十年来,吴校长对基础教育的探索——如何培养好中学生的信念从未改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沉下心来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特点,立足课堂,探索班级管理之道,真正做到守正与创新。
三、新时代教师要践行终生学习理念
教育是人影响人的过程。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教师需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认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解答时代赋予教育的命题。年轻教师更应该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我们可以多向老教师请教,与富有激情的年轻教师一起探索,在学习与探究中提升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通过多阅读、多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在学习与分享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收获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心得。笔者始终相信,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定能影响到一群学生;一个善于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教师,定能在教育过程中坚守初心,收获幸福;一个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吸收和创新的教师,定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教学效果。
四、新时代教师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教育是一个持久且没有终点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学会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只有在众多教育现象中勤于思考,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思考是人类自然本能,持续的练习、修正、再练习、再修正能使这种本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不同的教育现象、课堂问题、学生问题等进行归类记录,尝试着去思考、分析、对比、判断,总结。如此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是否可行。另外,我们也要善于思考,提高与时代互动的能力,在各种变化的问题中找机会。这也是时代所要求的守正与创新。
这让笔者不禁想到所在学校校长关于“小课堂,大先生”的论述。年轻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更应该善于思考,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融入课堂,不断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做一个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这正是课堂的守正与创新,小课堂上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过程中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教师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只有坚持教育的守正与创新,坚持课堂的守正与创新,促进自己的守正与创新,才能与时代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答好时代赋予教育的命题,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吴颖民.行思悟道 立己达人:我的教育人生[M].广东教育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陈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