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以小学语文《西游记》为例
【摘要】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扩大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锻炼思维能力,从而养成阅读习惯。为了避免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苦涩干瘪,本文以小学语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以阅读主题为引领,以阅读任务为载体,以阅读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评价体系为手段,构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落实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沉浸其中,“看见”情节,“萌生”创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纳入学习任务群,确立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内容的价值和地位。但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整本书阅读的内涵与价值,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真正发挥好本任务群的作用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整本书篇幅长,信息量大,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导致学生的阅读目标模糊,缺乏深度思考和梳理,阅读后难以清晰表述和理解所读内容,收获有限。本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构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推动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阅读主题为引领
学生无目的地阅读,主要原因是阅读主题不明确。正确的阅读主题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清晰地理解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进而更加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如何确定阅读主题?笔者依据文本的独特性进行了思考。温儒敏称《西游记》为“引人入胜的奇书”。此书不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更富含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最终修成正果,取得真经。因此,笔者将“重走西游路,感悟信念与成长”确立为本次阅读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扣这一主题,深入理解并感受唐僧师徒四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以及他们在取经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成长。
二、以阅读任务为载体
学生阅读碎片化的一个原因在于任务群缺少逻辑关联,大而不当。以阅读任务为载体,通过设定逻辑关联的具体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整体化。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以“阅读——梳理——探究”的递进关系设计了六个结构化学习任务群(详见下图):通过“畅游西游取经路”“走近西游神奇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人物关系;“探寻悟空成长谜”“话说西游不凡事”帮助学生梳理脉络;“撰写西游读后感”“演绎西游情景剧”则是阅读后的输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感悟。
学生通过六个结构化学习任务群完成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研究”“表达与交流”三个过程,达到“有所思、有所想——能所思、能所想——会所思、会所想——尽所思、尽所想”四个层次的学习素养进阶。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架构如下:
三、以阅读实践活动为主线
学生阅读浅表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阅读活动。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多种策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通常包含导读、推进和展示三个环节。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由于授课时间有限,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鉴于此,笔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阅读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方法,促进深度阅读。
(一)阅读实践,提升阅读方法
1.精读与跳读
在阅读《西游记》时,学生常遇到两大难题:一是生僻字,二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混合表达。如何让学生能读下去?笔者鼓励学生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跳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如,在“绘制取经路线图”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跳读,遇到生僻字可跳过或尝试猜测,同时忽略一些诗歌描写和铺垫文段,专注于文本的主线。在“创作西游记新剧本”活动中,学生需要对编写的章回进行精读,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2.交流与表达
构建“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知识链条。在阅读《西游记》后的交流环节,笔者摒弃了传统的分享会形式,引入“哈克尼斯圆桌”辩论会,通过“四维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笔者通过引入“创意写作——悟空的紧箍”“创作西游新剧本”等写作活动,让学生从读者转化成故事中的主人公,融入作品中,让阅读升华。
(二)活动探究,促进深度阅读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能够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但对于故事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人物形象的深层含义,往往仅停留在表面。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相关联、逐层深入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感受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时,学生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神通广大、法力高超”的单一层面。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多样性?笔者围绕“探寻悟空成长路”设计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美猴王装备图鉴”“悟空成长地图”以及“创意写作——悟空颁奖词”,引导学生从最初对悟空的单一印象,逐步感受到他“顽劣不羁、嫉恶如仇、忍辱负重、重情重义”等多重性格特征,并最终认识到取经之旅对悟空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悟空形成了立体多元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西游记》中“成长”的核心主题。
四、以评价体系为手段
新课标指出阅读评价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笔者从目标设定、分层实践、多元评价、多样态展示四个层面建构整本书阅读评价系统,设计“日常打卡式评价”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完成阅读任务。以“综合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表现,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水平。“日常打卡”“综合性评价”的配套呈现促使学生养成自律、独立的阅读习惯,教师也有了清晰的逻辑脉络为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五、结语
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笔者以阅读主题为引领,以阅读任务为载体,以阅读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评价体系为手段,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阅读“无目的性、碎片化、浅表化、评价单一”等问题,实现阅读目标清晰、碎片集成、化浅表阅读为深度阅读的目的,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艺斌,陈慧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西游记》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25(1):31-35.
[3]王跃平.例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23(9):17-21.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