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低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袁兰英
  
广东教学报
2024年7期
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假使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得不到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以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和开展阅读活动等为突破关键,深入探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低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从中积累阅读经验,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低年段;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教学新理念。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小学低年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呢?

(一)创设阅读情境,引发阅读期待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32页)有明确的规定,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提出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要求如下。

(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由此可见,这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实际情况而编排的。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故事等多种手段,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一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童谣和儿歌的语言简短、韵律明快、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品,充满童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指导一年级学生读读童谣和儿歌时,教师除了参照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本单元的教学建议之外,还可以创新运用吟诵、吟唱、演唱等多种方式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读得愉悦轻松,读得趣味盎然。

另外,童谣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读读童谣和儿歌”集第四部的内容,集合了广府童谣篇、潮汕童谣篇和客家童谣篇,充满地方传统文化色彩。其中广府童谣篇中有不少游戏童谣,如《落雨大》《排排坐》《轱辘轱辘》《何家公鸡何家猜》等,这些童谣的旋律优美,“粤”韵十足,特别适合粤地儿童吟唱诵读。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童谣或儿歌时,可以在课前收集好相关图文资料或影音视频,借助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欲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童谣与儿歌的旋律之美,从而对童谣与儿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利用好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从课型上来说一般分为三类: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和读后分享课。导读课重在诱发学生阅读欲望,引发阅读期待。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儿童故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儿童故事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好导读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就以本次“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之一《七色花》为例,谈一谈导读激趣的方法。

1.通过朗读故事里的片段来激趣

《七色花》这篇儿童故事有力地塑造了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小女孩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的花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她的手中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时,她用它实现了一个美好的心愿——使一个腿有残疾的男孩恢复了健康。故事生动传神地反映出珍妮天真可爱、心地善良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她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故事篇幅虽然较长,但意境优美,富有童趣,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导读《七色花》时,教师可以利用声音节奏的变化,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个故事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借助故事中神奇的经历引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设备呈现儿童故事的图画和文字,使学生既可以听故事也能自己读故事。学生可以依靠听读或借助拼音,掌握文字读音,克服自主阅读的畏难情绪,从而喜欢自主阅读。

2.通过问题导向来激趣

儿童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将故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巧设悬念,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致,还可以将简单的阅读方法隐含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方法来阅读。因此,指引阅读《七色花》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引导。

(1)假如你有实现七个愿望的机会,你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望?《七色花》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2)想一想:珍妮分别用什么颜色的花瓣实现了哪七个愿望?哪一个让她更快乐呢?为什么呢?

(3)为了方便阅读这个故事,试着给它做一个小目录吧。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推动学生一步一步打开故事,走进故事,分享故事。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向下,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深入阅读,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二、制定阅读计划

低年级的学生需要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阅读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再以《七色花》为例,教师可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如下阅读活动计划。阅读活动计划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很好举措。

三、指导阅读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设计阅读任务单来指引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仍然以《七色花》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在设计导读课时,教师以“朗读--圈画-思考--表达”的阅读方法安排五个子任务: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故事,找到七色花是一朵什么样的花,发现七色花帮忙实现愿望的口诀,把对应的句子在书上圈画出来。然后提出问题:“珍妮分别用什么颜色的花瓣实现了哪七个愿望?”接着进行故事梳理,结合相关文本思考,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七个愿望,哪一个让她更快乐呢?同时引导学生读读这段话“珍妮想:‘哟,就只有一片了!我已经浪费掉六片花瓣了,可是却没有得到一点儿乐趣。啊,没关系,以后我要变得再聪明些。’”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如果你也有一朵帮助自己实现愿望的七色花,会许下什么愿望呢?

如此设计,借助阅读任务单,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进而引导学生的阅读迁移,让学生在“悦”读过程中逐步学会阅读方法,进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无论是一年级的童诗、童谣与儿歌还是二年级的儿童故事,都浅近易懂却富有童趣,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自主阅读等等,首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如朗读比赛、故事大王评比、班级读书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探究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和开展阅读活动等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在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低年段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阅读体验,从阅读中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3]牛雅婷.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6):124.

[4]余云洁.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4):26-27.

责任编辑    王静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