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意识地将传统节日文化渗入课堂,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元素的渗透,挖掘教材,丰富实践活动,弘扬祖国文化,使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下,体验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语文课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意识地将传统节日文化渗入课堂,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元素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体验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挖掘教材切入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各个年级都有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教材中不仅有专门的传统节日文化单元,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冬至等,还有其他课文、诗歌和阅读材料等不同形式,都融入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元素。这些课文不仅介绍了传统的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还通过故事、诗歌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主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
又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民风民俗编排了《北京的春节》《除夕》《腊八粥》,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课文体裁虽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可设计为:“亘古通今,八方风俗来集锦”,学生通过收集整合古今资料,向远道而来的外国宾客介绍家乡的风情风俗,以此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丰富实践活动
在课堂中渗透节日文化,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而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认同这些节日文化,可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会节日文化丰富的内涵。
二年级下册识字课《传统节日》,已开始学习各个传统节日的名字、节日食品和节日娱乐活动,可设计“传统节日吃什么,玩什么”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体会,了解节日习俗和人们的庆祝方式。
还可以筛选一些重大的节日,安排学生合理分工,广泛的收录资料,探究节日文化渊源,相关的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等,最后进行资料整合。如,在春节期间,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春节活动”为主题参与实践作业,通过活动剪影的方式制作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春节活动相册,包括自己在春节期间贴春联、祭祀、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等,同时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对这些活动的看法。关于放鞭炮,有的学生说:“年三十,放鞭炮。古人认为,在新旧年之交,一种叫‘年’的怪兽会出来残害生灵,因此古人会通过放鞭炮的方式吓走‘年’,同时也暗含辞旧迎新的意思。我和家人们很喜欢放鞭炮,希望鞭炮可以带走一整年的不愉快,剩下的便是满满的福气了。”通过寥寥几句话,表达了学生对春节活动的态度,展示了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同。除了春节以外,还可以围绕其他节日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清明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踏青、放风筝,还可以去烈士陵园扫墓;端午节时,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包粽子、挂菖蒲、做香包等活动;重阳节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一起登高望远。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
三、挖掘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内在意义。
1.与经典同行
几千年前的迁客骚人们在节日期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导学生在典诗词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于经典诗词中追寻传统节日的意义,并以此推出传统节日诗文背诵大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内在品位与综合素养,还更好地将经典文学传承起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传统节日和经典诗词相碰撞,便产生了魅力无穷的火花,不论是苏轼的词,还是杜甫、张九龄的诗,都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这些千古佳话,又让学生感受到更深层意义的传统节日文化。
2.与情感相融
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代表,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细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确实饱含了深厚的情感,在节日中体验父母之情,朋友之谊,爱情之美,乡土情结,自然之爱等等,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节日即将来临之际,积极的指导孩子去用心的感受。中秋、春节以及元宵节,这些都是举家团圆的节日,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团圆的喜悦亲情的温暖,了解落叶归根的缘由,人们相互间的问候,比如新年好、财源滚滚等都表现了彼此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以及衷心的祝愿;我们在清明节那一天去祭拜我们的祖先,通过追忆祖先,让孩子明白祖先的生活艰辛,更加的珍惜现在,明确个人的任务,努力学习报效祖先;一提到端午节,我们总会想起那位报国无门的屈子,在吃粽子的同时,不忘先人之志,忠心爱国爱家;重阳节,在当代而言,也是老人的节日,告诉我们如何做为人子女,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老人,懂得感恩,用心的对待身边的亲人,甚至是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陌生人,也要心怀感恩。
传统节日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实践。传统节日文化,表现了勤劳善良的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浓缩了他们所有的聪明才智,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阐释蕴藏其中的美好希冀与期盼,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传统文化才能在代代相传之中不断的注入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4.
[2]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
责任编辑 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