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邝春燕
  
广东教学报
2024年7期
广州市从化区幼儿园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美工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绘画和手工材料,大胆创作。本文研究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观察对象为幼儿园中班,访谈对象是幼儿园中班教师。从教师对中班美工区域活动指导的角度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发现教师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有效提升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工区域活动;教师指导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是幼儿接触美感的方式,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激发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促使幼儿受到美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艺术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但目前部分教师在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以指导为主,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比较笼统,欠缺对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启发,从而导致幼儿出现探索性不强的现象;指导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降低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对于美工领域的材料投放,没有目标和计划。本研究希望能促进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力的增进,对教师改善指导方案也发挥作用。

2.美工区概念界定

美工区是一个供幼儿自由享受和创造的活动空间。为了更好地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在布置空间时,应根据幼儿的需要配备艺术鉴赏绘本、图画,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操作工具。

二、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1.材料准备的层次性不足,利用率低

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准备的材料主要是高结构的材料,低结构和欣赏类材料较少,品种单一。中班美工区有许多材料,部分是不适合幼儿操作和使用的。一些幼儿只能进行简单的创作,没有体验深度探索的过程。

2.未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

当幼儿限于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无法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在拓展幼儿探究方法、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活动时可能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例如,在幼儿园手工活动“小房子真好看”中,两名幼儿有不一样的想法,意见无法统一,争执不下。教师可参与其中,以“小客人”的身份将两名幼儿的想法进行结合,巧妙地化解矛盾。教师在不了解活动情况及幼儿想法的前提下,直接介入或者多次指导活动,会打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不能自由探索。

3.行为目标导向性比较强

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的美工活动时,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情操的培养。访谈得知,教师在中班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内容中,优秀品质的指导有11次;良好生活习惯的指导有21次;内在情感的指导有5次;为实现预设目标而进行的指导有25次;想象创造行为的指导有7次;技能技巧的指导有31次。结果表明,部分教师的指导忽视了幼儿,对行为目标的实现关注过高,在制订预设目标时忽视了幼儿的主体需求。

4.偏重结果性的评价

评价都是在活动实施结束之后,对活动实施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关注的是活动的问题。如果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忽视过程评价,就不能发现和诊断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从访谈中得知,美工区域活动结束后一般都会有评价环节,但部分教师较少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区域活动评价行为进行观察发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占41%,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占59%.可见,评价偏重结果性评价,缺乏对活动过程的及时评价。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出现指导问题的原因

1.教师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班级创设美工区域的重要性,对美工区域的活动意义及价值认识不够深入,不能让幼儿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部分教师在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存在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要求幼儿只能进行绘画。这种错误的观念阻碍了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趣。因此,这些教师不能对中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2.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控制较多

在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控制较多,导致幼儿自主性不足。一些教师没有给予幼儿自发、自主的机会。例如,在观察中发现,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停止绘画,但一些教师为避免影响活动的整体进度,不去了解幼儿的想法,只是督促幼儿继续绘画,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因此,这些教师不能明确活动介入的前提,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不会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教师忽视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不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控制者。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一些教师出现两种情况:整个活动中幼儿自己操作;或者是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操作者,忽视幼儿的自主性,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例如,部分教师不肯让幼儿参与美工区域材料的投放、设计活动主题等。整个活动都是教师来决定,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幼儿是美工区的主人。因此,教师应明确幼儿在美工领域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美工领域的活动。

四、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1.有效投放美工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美工区域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地增加新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趣。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安全、有趣、多样、丰富的特点,根据教育目标有意图、有计划地选定。同时,材料的安排也要充分反映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时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沟通、讨论,一起在美术区域完成材料配置。如,在幼儿园“香香艾草”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收集材料并投放区域材料,体现幼儿参与的过程,使区域活动和主题更加贴合,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活动材料。

2.明确观察的目的,提高观察能力

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在观察之前,教师要明确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什么要观察,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是为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区域行为,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在目标模式的指导下关注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自身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新的内容。因此,活动应是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师要采用综合设计的思路,将目标和过程结合起来,既要符合目标的要求,活动的过程也要宽泛灵活,这样整个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例如,个别幼儿接触太空泥时不知道做什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或者给幼儿一些建议。

4.对整个活动过程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

教师对幼儿美工区域的评价应该贯穿整个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创新之处或者新奇的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过于普遍化,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高质量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评价要具有针对性,例如,“这次绘画用的颜色很鲜艳,色彩丰富,你画的线条很柔和,很流畅”……而不是简单笼统地概括为“你画得真好”,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和作品。

五、结论

通过对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观察,发现教师指导存在材料投放、活动指导、活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有效投放美工区域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在目标模式的指导下关注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过程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在美工区域活动的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全面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幼儿园中班美工区教师的支持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162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思毅,黎燕.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中教师支持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1):14-21.

[2]马娥,赵雪冬.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J].教育导刊,2023 (12):83-92.

[3]郁孟杰.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2023: 143-147.

[4]杨江泓,张妮妮.阅读区中幼儿的教师自主支持需求调查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9):96-103.

[5]卢琳琳,田秋梅.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支持策略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7):107-109.

[6]毛淑娟,靳克楠.深度学习视角下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支持现状及建议[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3(1):108-116.

[7]李淑贤,陈芝蓉,梁菲仪.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社交冲突解决与教师支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1):133-137.

责任编辑    陈    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