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美育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以东莞市东城第二小学“龙润筑梦”美育活动为例
【摘要】东莞市东城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我校秉着“龙之精神、龙之传承、龙之创新”,精心设计了“龙润筑梦”美育活动。本文从“龙润筑梦”美育活动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从活动的设计、过程、特色、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提升小学生美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育;美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美育活动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次美育活动旨在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工作原则中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遵循国家顶层设计上的“大美育”理念,我们以龙作为文化载体,将其融入美术、音乐等多元艺术形式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美育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创新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多方共同努力、开放而高效的学校美育环境,使学生从活动中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包括:
1.审美感知:通过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审美情趣。
2.艺术表现:通过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3.文化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特别是对龙的文化意义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观察、探究、体验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和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主要有以下策略:
1.情景教学法
我们通过创建具有文化氛围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龙的传人》时,设置了中国龙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与文化的连接。通过视频和歌曲展示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理解龙文化。
2.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询问学生对龙的不同文化象征意义的看法,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现代艺术形式表达龙的传统意义。在学习版画制作时,学生探究如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任务驱动教学法
设定具体、可操作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创作一幅以龙为主题的版画,教学《龙的传人》二声部、乐器创编等。
4.小组合作法
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个人或小组目标,同时将龙文化与创新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实现创新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美育活动流程
实施“大美育”活动时,我们应当拥有一个宽广的美育课程视角。这意味着在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时,我们不仅要把艺术课程作为核心,还要包含超出传统艺术课程范畴的美育内容。本次活动流程精心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体验并理解中华龙文化的精髓,从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审美意识方面入手,提升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1.龙·魂:设置以“龙”为主题的签到处,营造活动的氛围。签到处设置艺术作品展示,展示以龙为主题的版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龙文化的初步兴趣和思考。
2.龙·艺:本环节以舞龙、唱龙、鼓龙为核心,深入探索非遗文化。我们通过视频《寻龙印记》介绍中国龙的起源和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同时,通过歌曲《我是一条小青龙》和相关舞蹈的展演,展现龙的活力和魅力,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龙的力量、智慧和优雅,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龙·文:在“龙润筑梦”美育活动的说课环节中,我们深入探究如何将龙文化融入美育。我们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传递龙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不仅学到龙文化的历史和象征意义,还能体验到龙的精神如何在当代艺术中得以表现和传承。此外,我们也探究如何利用这些内容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4.龙·承: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唱龙、画龙、讲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学习和体验龙文化。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并演唱《龙的传人》二声部和乐器创编,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龙文化象征意义。歌词中对龙的描述,如其力量、智慧和文化地位,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解龙在中华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机会。通过合唱、乐器创编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龙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而建立对中华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视觉艺术方面,学生观看关于非遗文化的视频《传承》,了解版画的传统技艺和创新表现。随后,他们亲手制作以“龙的神韵”为主题的版画,从而深入理解龙在中国艺术中的多样表现形式。
5.龙·腾:这一环节着重强调龙文化的精神传承与创新。学生将音乐、舞蹈、科学、劳动、绘画、机器人等元素结合起来,用科学点亮未来,展现对龙文化的创新。这也是对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一种探索。
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希望传达的信息是:虽然龙文化悠久且深厚,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在保留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科技和创新的兴趣,少年强则国强。
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流程,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和体验龙文化及其艺术,还能够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意义。
三、美育活动特色
本次“龙润筑梦”美育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1.面向人人的“大美育”观。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此次活动贯彻“大美育”理念,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体验和理解龙文化。
2.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艺术和文化。如,通过制作版画和参与舞龙活动,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体验龙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学习艺术技能,还能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跨学科学习体验。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龙的传人》,在科学课上探索龙的象征意义,并在美术课上创作以龙为主题的作品。活动结合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展现龙文化的多方面价值。
4.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活动紧密围绕“龙”这一中华文化符号,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展现,实现文化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这些特色使得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教育的实践,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价值的探索和传承。
四、美育活动反思
在准备本次“龙润筑梦”美育活动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深入理解了龙的文化意义,展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综合理解。实践活动特别是版画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活动环节可能需要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未来需要对活动流程进行更细致的规划,确保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在利用科技手段和多媒体资源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生动地体验龙文化的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了巨大的财富,不仅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成果,也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展现了潜力。在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确保美育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8/202401/t20240102_1097467.html.
[2]黄辉.浅议美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新课程,2019(2):51.
责任编辑 陈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