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竹竿舞 教育艺术在学校中的拓展和应用研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意义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接受与肯定,使其社会认可度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许多高校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成为了校园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个热点项目,将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竹秆舞蹈项目融合进现代体育运动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进一步充实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播,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的文化活动。从而更加完善校园文化内涵,创造出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
【关键词】竹竿舞传统文化作用;拓展延伸;策略探究
1.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竹竿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在学校开展与延伸。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通过调查文献了获得竹竿舞的来源,了解各民族不同形式的跳法,以及各民族对竹竿舞的热爱。最终以学校作为基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开展与延伸。
2.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分析,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对竹竿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扩展与延伸。
3.结果与分析
3.1竹竿舞在新时代下的校园推广和传播等方面的贡献意义
在学校近些年的教学进程中,我校始终坚持建设“竹韵”式的健康教育,一直主张以树立卫生为优先的教学理念,切实有效的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同时重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们地理区域优越,进出学校,身边随处可见大片的竹,他们处于这一种氛围之中,一定会接受“竹”文化的熏陶。竹代表着民族气节,不怕严寒酷暑的精神顽强堂堂地正正表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就要抓住我校的这一资源,主动发展“竹韵”的历史文化底蕴,合理利用学校校园环境与先进教学设备,积极实施富有当地特色的人文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设,而竹秆舞项目也将应运而生。竹竿舞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技艺,它的有效扩展与传承,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素质,同时也能够提升对学生音乐性、节奏感的培养能力,对学生成长产生着十分正面的影响。在核心素质背景下,如果我们主动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中华文化传承项目,并进一步丰富了课外活动,他们将不沉迷在传统文化活动之中,还可以走出家门,走到了大自然之中。
调查本校4-8年级学生学习竹竿舞的兴趣与结果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学生对竹竿舞的喜爱程度在引入课间操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喜欢程度由最初的22.5%上升到63.7%,不喜欢从最初的3.5%直接到引入后的0%,这主要是竹竿舞与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与学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玩在其中、健在其中、乐在其中,同时这项运动简单易学,这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图2可以看出,在开发前后,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在一个范围内增长,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并且上下幅度很小,优秀和良好的人员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竹竿舞对影响孩子们的健康体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根据图3 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学而言,竹竿舞很好掌握,,跳法并不复杂,简单易学,由于竹竿舞具有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当的对舞蹈进行慢节拍的练习。
4.结论与建议
4.1新时代背景下竹竿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扩展与延伸策略4.1.1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主体性
新时代下的体育素质,主要是为了使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人作为生命意义与主体的价值得以全面呈现,从而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人类社会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在学生脑海中有着无穷无尽的想法,在课堂中虽然只有一位教师的想法,但是每位学生的想法却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竹竿舞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并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先带领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竹竿舞动作,一些较有难度的动作,教师怕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并没有涉及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勇于尝试,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竹竿舞表演的视频,带领学生进行赏析。赏析完成后,如果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充满了想法,教师们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当中进行创新。在舞蹈小组中每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全组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学生们分别从传统舞蹈动作的可行性、美观度等方面入手,并重新编排了本组的传统竹竿舞。最后由各组同学展示,只见有的小组有四人拉手跳的动作,有两人做交谊舞的动作,同学们创新都十分好。一个小组在表演时,其他小组则在旁认真的观看,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选出优胜小组。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强调不可出现过于危险的动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推广效果。
4.1.2致力于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
学校社团精神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竹竿舞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是长期的,他会长久存在于学校当中,而不是忽然的建立与忽然的显示。我根据学校校园特色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共同构建社团精神,并积极彰显学校的社团文化与社团精神。因此学校就必须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促进学校学生优质的均衡发展,通过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通过开发、利用和实践,最终形成了校本课程。
所以,在学校当中,教师们一直鼓励小学生参与到竹竿舞社团当中,在协会内可以拥有自己协会的精神与思想,为小朋友们精心设计的协会团徽,并设计社团名称,协会就像是个家一样,小伙伴们可以团结在一起,将自己的舞蹈兴趣与爱好更加发扬光大。在制定团徽时,孩子们都能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制定出属于单独属于竹竿舞协会的团徽。可以说团徽代表大家从属于一个社团,证明大家是团结的总体。他作为我校社团中传统精神文化的主要提炼者,在这个团结友爱的社会当中,大学生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热爱自己,并具备了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眼睛,把竹秆舞这一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并在校园中闪耀光辉。
4.1.3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竹竿舞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艺术,应该拥有巨大的展示空间,在我校丰富的竹韵文化底蕴之中,老师们需要给学员在竹竿舞蹈项目创造更加宽广的展示机会。在学校丰富多元的竹竿舞蹈项目当中,有助于他们重新树立自信,从竹竿舞蹈项目当中找到自己,重新找回生活乐趣。
因此,老师也要引导同学们把竹竿舞带入更大的赛事舞台当中去,同时在互联网中主动寻找有关竹竿舞的竞赛活动资料,为同学们提供了有关资料,并作为孩子们坚实的依托。在给孩子们提供比赛活动资料时,老师也要主动进行辅导工作,和同学们一起出谋划策,安排好了竹竿舞蹈活动,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竹竿舞蹈的欣赏力。他们的创作思想都非常开放,力求创新,当同学们进入竹竿舞蹈的文化背景中开始,当学子们认识到黎家经过辛苦耕种后,换到了新谷的归仓地之时,全村男女老少们都喜气洋洋,身着节日盛装,到了家家户户中炊制新米、酿制糯米酒,并宰杀了家庭饲养禽畜,以及祭拜祖先的神明等。而孩子们也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在了自己所创作的竹竿舞蹈中,非常的丰富而多彩。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中已建立起了学校较具规模和特点的竹竿舞蹈大课间,并曾荣获了二零一七载度韶关中小学生舞蹈大课间评比第一名,还参与了韶关南雄站英东杯足球赛开幕式演出,还参加了南雄市二零一九年全国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三等奖和二零一八年全市中小学生舞蹈文艺汇演三等奖。还曾荣获过全国韶关公开课《校园竹竿舞》舞蹈竞赛优秀奖。
4.1.4凝聚沉淀,形成课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竹竿舞中华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校园的普及与开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文章也形成了学术论文。例如,《打造竹韵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获得二零一七年南雄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浅谈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获得二零一九年德育论文一等奖;《巧用竹韵文化创新学校德育管理》获得二零二零年南雄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竹尖上的旋律》获韶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于二零一九年3月1日在广东教学报发表;《课间操引入竹竿舞的可行性研究》获得韶关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和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教学技术研讨会三等奖。我将继续的专研竹竿舞中华传统文化,于二零二年十一月取得了中国韶关市文化科学研究院的认可,并获得了《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竹竿舞在中小学大课间应用与延伸现状研究》的课题立项。课题编号为sgjky21044,并已圆满完成了课题工作任务。我将一如既往的专研竹竿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该校的课堂普及与推广。
4.1.5借力名师工作室平台,向全市小学推广竹竿舞
我通过自己的工作室,对帽子峰学校、江头中心小学、南雄一小等学校送课。和南雄市各工作室之间相互交流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送校单位非常认可,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结语
总而言之,在竹秆舞当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这一体育项目学习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文化教育精神,我身为一个小学高级教师,不但自己平时的教学严以律己、兢兢业业,在我的学校里也将踏出一条有自己的教学道路。更要致力推广竹竿舞民族传统文化的扩展与延伸,借助各方面的资源和平台,弘扬竹竿舞的文化精髓。让更多的学校参与。
参考文献:
[1]张长思,杨建营,张长念.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1):24-33.
[2]王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2):24-26.
[3]姚蕾,李铭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材的历程回眸与困境纾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9):114-122.
[4]崔乐泉,张红霞.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缘起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7):13-20.
责任编辑:宋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