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地理原创选择题命制路径探究
——以“山谷风对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原创试题设计为例
【摘要】高质量的原创题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组原创试题“山谷风对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为例,探讨原创选择题的命题路径。原创选择题的命题路径首先要明确命题依据。其次,海选素材,提炼素材。根据素材确定命题立意,命题方向与考查形式。在此基础上展开试题材料的整理提炼,如题干与选项的组合及测评等相关工作。试题还要在测试与反馈中不断打磨优化,才能精益求精,更好地发挥试题的评价功能与引导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命题立意;试命制题;测评反馈;引导教学
高质量的原创题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原创试题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纲领性文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拓宽视野。原创试题的设计路径是一线高中教师探讨的重点,在各级各类刊物中关于原创综合题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原创选择题相对较少。本文以一组原创试题“山谷风对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为例,谈谈具体的设计思路。
一、试题呈现
(一)试题
山谷风和城市风相互叠加对太原市城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重要影响。图1示意太原市城区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侧两个气象站所测偏南风的持续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山谷风环流,推测太原市地区地势为( )
A.北低南高 B.北高南低
C.南北高中间低 D.南北低中间高
2.尖草坪站比小店站南风持续时间短的是因为( )
①尖草坪站谷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②尖草坪站山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③小店站谷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④小店站山风与城市风方向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受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共同影响,太原城区污染严重的时段为( )。
A.06:00—09:00 B.09:00—12:00
C.17:00—20:00 D.20:00—23:00
(二)答案与解析
【答案】1.B 2.C 3.A
【解析】(解题思维模式见图2)
第1题:尖草坪站偏南风持续时间为09:00—19:00,小店站偏南风持续时间为06:00—20:00。根据山谷风的昼夜差异,可推断太原市谷风为偏南风,山风为偏北风。因此,太原市地区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故选B。
第2题:根据城市风形成原理可推出,尖草坪站城市风为偏北风,小店站城市风为偏南风。尖草坪站谷风为偏南风,山风为偏北风,城市风为偏北风,故选②。小店站谷风为偏南风,山风为偏北风,故选③,综合选C。
第3题:06:00—09:00时,尖草坪站盛行山风偏北风,小店站盛行谷风偏南风。受山谷风影响,污染物从南北两侧吹向城区,同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污染严重时段为A。
二、试题命制路径
本组原创试题的命制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参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重要内容而展开。
(一)精选素材创设情境
情境是试题评价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地理试题命制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以学术论文作为原创试题命制的情境来源,有利于体现试题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组题目素材资料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论文《山谷风对太原市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原创试题命制要求先通读论文,了解论文主要内容,初步判断是否与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的关联度,判断以此论文为学术探索情境是否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关键能力。
该篇论文主要内容为利用太原市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地面风场和同期PM10、M2.5和O3质量浓度逐时及日平均资料,分析山谷风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部分知识关系密切,适合创设学术情境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二)确定题目立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试题设计要求。因此,试题命制前需根据所选材料首先确定题目立意。根据所选学术论文内容“山谷风对太原市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关键能力方面预计考查学生从图文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比较不同气象站谷风持续时长不同及对环境影响不同的比较思维能力;考查学生从原理解释现象到分析影响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对不熟悉区域不熟悉情境了解的情境想象能力。试题命制预计通过区域位置判断和多要素的时空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设计与精磨题目
首先,通读学术论文,对论文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结构整理,以便设置原创试题考点。本次试题命制选取的论文内容结构整理如图3所示
其次,对比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必备知识,选取论文中适宜内容,设置考查方向与考查形式(图4)。本组试题因情境来源于单篇论文,涉及的必备知识相对单薄,确定考查形式为选择题更为恰当合适。考查方向根据原理——现象——影响的逻辑结构设置考查山谷风产生的地形条件、不同风的叠加及产生的影响。题干设计为:“1.根据山谷风环流,推测太原市地区地势为( );2.尖草坪站比小店站南风持续时间短的是因为( );3.受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共同影响,太原城区污染严重的时段为( )”,进行小切口设问,深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
再次,从考查方向出发,加工图文材料。图文材料是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载体,要求信息准确且间接明了。因此,文字材料仅通过一句“山谷风和城市风相互叠加对太原市城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重要影响”介绍本组试题涉及的必备知识。用“太原市城区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侧两个气象站所测偏南风的持续时间”作为图片名称,提示学生通过图片材料得出城区与气象站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图片信息推导该地偏南风为谷风风向。因题目设问中涉及对太原市地形特征的考查,因此通过技术去除原适宜图中的等高线、河流等特征,希望学生利用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推断地形与山谷风之间的关系。题目设计只涉及尖草坪站、小店站、城区几个点的气象特征,因此也在图片中去除其余非关联的气象站信息,并标注尖草坪站和小店站的偏南风持续时间。通过图文材料的加工,整组试题材料部分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组合关联度强,且多用图片呈现关键内容,减少了文字的冗长,提升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
选择题组的命制,选项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选项形式上应与设问题感构成完整的语句,且长度、结构等应相接近。选项内容可以图文材料中获取,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避免简单无意义的干扰项。本组题目选项紧扣考查内容,且都是解答图文信息所能获取的,形式上结构完整,长度相当,且有组合型选项。
(三)以测试反馈引导教学
本组试题于某校高三年级中进行了测评,共560人参加测试。该次测试所反映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测试结果可以反馈本组试题区分度较好(均大于0.3),说明本组试题较好地实现了服务选才的功能。同时,根据测评结果反映学生对本题所涉及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掌握度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关于地理要素之间所体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掌握不够。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性思维结构,注重要素与地理环境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三、选择题题组原创试题思路总结
选择题题组原创试题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命题依据,在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展开,方能不走偏不错路。其次,海选素材,提炼素材也是试题设计的重要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试题的设计与测评等相关工作。并且,试题还要在测试与反馈中不断打磨优化,才能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发挥试题的评价功能与引导教学作用。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地理命题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2-A-b5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孙静.青年地理教师如何做好原创命题[J].高考,2022(18):49-51.
责任编辑 周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