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班级管理,德育先行
——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摘要】本文探讨了班主任如何通过创新的德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现并激发学生的长处,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德育先行的班级管理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提升,更为他们的道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学生道德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随着教育质量要求的提升,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融入德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全人教育的关键。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和教育方法对德育的效果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分享班级管理经验,为初中班主任提供指导和灵感。
一、创新德育教学,引发学生共鸣
当前初中教育中,班主任常将考试成绩视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略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班主任应转变观念,平衡德育与学科教育,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和道德判断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新文化运动”这一章节时,作为班主任和历史老师,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能够深入反映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德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并引发他们在道德层面的共鸣。在讨论中,笔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两大核心精神出发,反思当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存在对封建旧道德和文化的延续,例如对权威的盲从、迷信思想的流行等现象。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案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精神。例如,学生可以探讨在面对社会不公或虚假信息时,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方法进行判断。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在思想上形成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认同。此外,笔者设计了一项模拟活动。学生们扮演《新青年》杂志的撰稿人,撰写一篇探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封建残余”现象的文章。这些文章要求以白话文形式表达,模仿当年新文化运动时期作家们的文风,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学生可以分析某些社会习俗或言论是否仍是封建遗毒,并提出应如何通过现代教育和文化革新来应对。最后,笔者安排了一节以“新文化运动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结合前述活动的体验,探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解放理念如何在当今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些精神的思考,例如如何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如何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积极发声并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将德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加深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也在人格和道德判断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思想层面上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产生了深刻共鸣,也在道德层面上形成了对社会责任感的更强认识。
二、发现学生长处,提升管理效果
班主任在德育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效的班级管理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入理解,班主任通过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德育引导和支持。
例如,笔者发现,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同时他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也明显减少。笔者安排了一次私下交流,得知该生因为家庭变故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笔者不仅在情绪上给予了该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还调整了对他的学习期望和要求,减轻了他的压力。笔者征求了班长的同意,让班长平时留意该生的情绪变化,还为他提供了学习资源,让数学和化学课代表辅助他完成作业,同时提高他的社交互动和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逐渐恢复了学习状态,并重新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他的学业成绩逐步提高,社交能力也有所增强。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留意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并通过正面强化和表扬来激励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还能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表彰在某个学科或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者表扬那些在帮助同学和贡献班级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此外,班主任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点。在初中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乡或城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笔者开展了一个名为“我的文化,你的视界”的德育项目,旨在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通过故事、食物特产等,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关于自己文化的小展示,可以是一个短片、PPT或口头描述,内容涵盖家庭传统、特殊风俗、典型食物等。笔者安排了一个特别的班会,每个学生轮流向班级介绍自己的文化。笔者鼓励学生提问,互相了解对方的背景,增进认识。在所有学生展示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不同文化中吸引他们的元素以及他们认为的文化尊重和接纳的重要性。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联系,笔者组织了一次“文化小食日”,学生带来各自文化中的食物分享。这不仅是一个文化体验,也是一个团结班级的社交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活跃了班级学习氛围,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活动让班主任更有效地管理班级,不仅提升了学业成绩,更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通过德育活动提升了班级氛围并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这种管理方法强调教育的核心——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品德教育。德育优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班主任适应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瑜.德育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研究[J].新校园,2023(12):69-70.
[2]曾玉萍.探索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天津教育,2022(33):34-36.
责任编辑 李泷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