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任文华
  
广东教学报
2024年10期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贯穿四个学段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带来教学方式的又一次变革。大单元教学倡导的学习模式与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一致。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解读,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以期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各个学习任务群相互交叉、渗透,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依托真实情景,以任务为驱动整合相关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迁移运用,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阐述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研读新课标,明晰任务群定位

新课标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群在各学段的学习内容、教学提示都作了具体阐述。因此,进行单元备课时,首先就要判断该单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明确学习任务,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定调。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名家散文,以及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等内容。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可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接“审美创造”这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落实到第二学段的教学,重在获得文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理解重要段落和语句,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经研读可以进一步明晰,教学第四单元,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抓住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朋友的可爱。并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两位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

二、理清内在联系,明确单元主题

在明确本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以及总体的要求和目标后,就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单元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进行梳理,找准教材、学生、生活之间的连接点,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共有两条: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2.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其中第一条是在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个性化的见解,实现基于文本的读者构建。这一要素在其它学段也有涉及。

第二条要素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本单元的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旨在实现审美创造,表达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通过梳理统编版教材的习作要求可以发现,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都有出现,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

通过以上梳理可见,学生对语文素养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本单元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的表达方式。配合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环节,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用反语这种形式强化感情表达的效果,并在单元习作中加以应用。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从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懂得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在写作方面,学生对记事、状物、写人等题材的基本写法都有所了解,对于按照一定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描写具体并不陌生。因此,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高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本单元中,“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每篇课文,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层次性。学生第一次接触反语这种写法,因此通过品读相关句子体会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语言的趣味,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体会,从而逐步深化及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确立单元目标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从“感知、鉴赏、表达”三个完整的文学学习过程,围绕“审美体验、审美品位、审美表达”三个方面来整体设计的。每个学段的目标设定具有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特征。其中,第二学段重在获得文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重要段落和语句,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鉴于以上解读,第四单元可以设定以下KUD目标:

(一)学生将知道(K)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课文围绕小动物的特点讲了哪几层意思。

3.“千里马、老黄牛”等词语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积累词语。

(二)学生将理解(U)

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语言的趣味。

2.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3.体会冒号的用法。

(三)学生将能够(D)

1.能模仿课文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对比阅读,欣赏体会同一作家不同作品在表达上的异同,欣赏不同作家描写同一对象在表达风格上的异同。

3.用上冒号仿写一段话。

4.能根据交际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四、创设驱动任务,贯穿教学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要真正得到落实,并促成学生从元认知上理解目标,就要努力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性理解。

(一)整体搭建大单元教学任务

新课标倡导“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这是任务群实施的支点。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大单元学习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多样的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文学作品。

例如,第四单元的文本都与动物有关,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动物,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从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出发,我们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把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融入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创设了“举办‘我喜爱的动物朋友’分享会”这一主题情景,并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了三个子任务。任务一:单元导读——我与动物交朋友(1课时);任务二:文本探究——我与名家聊动物朋友(6课时);任务三:创意表达——介绍我的动物朋友(3课时)。每个任务下都有相应的活动,各活动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体现在:单元导读课明确语文要素和学习任务;文本探究课落实语文要素;创意表达课巩固语文要素。

(二)设计教学过程,达成学习任务

根据以上大单元教学思路,第四单元的整体学习过程规划如下:

任务一:单元导读——我与动物交朋友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学习之初,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的环节,承载着本单元丰富的语文教学内涵,为整个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奏曲”。

这一任务共安排了5个活动,通过检查预习,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渗透本单元重点生字词的教学,扫清阅读障碍;通过研读单元导读页,明晰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通览本单元的课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大单元主题任务,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通过聚焦《猫》这篇课文,厘清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为后续任务的推进作铺垫。

任务二:文本探究——我与名家聊动物朋友

任务二主要是对本单元课文的研读,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以及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其中,《猫》《母鸡》重在体会同一作家对不同动物的描写,初步感受反语的表达特点。《白鹅》则在此基础上继续体会反语写法的妙处,积累相关句子并尝试仿写。同时,学生围绕课后题进行拓展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如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梳理表达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任务三:创意表达——介绍我的动物朋友

这个任务下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活动一制作“萌宠”卡片是写作前的铺垫,通过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它们的特点,制作“萌宠”名片,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活动二就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围绕动物朋友的特点展开具体介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参与“‘我喜爱的动物朋友’分享会”,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提出习作修改意见,对习作进行完善,巩固单元语文要素。

五、设计创意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评价是重要的教学导向。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在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除了课堂当中的适时评价,教师更要紧扣新课标和教学目标,对关键的教学活动制订较为科学的学习评价量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例如,在组织开展“‘我喜爱的动物朋友’分享会”,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评价量表辅助学生进行评价。(见下表)

评价量表的使用能使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结语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创设真实的情景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的探究,让学生从单元课文中学到丰富的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应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式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C02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欣歆,管贤强,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李春霞.“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的实践探究——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3-8.

[4]冯雪.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3):60-65.

[5]司丽娟.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求知导刊,2023(3):83-85.

责任编辑    李海涛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