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程娟娟
  
广东教学报
2024年12期
中山市丽景学校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本文从大单元目标设定、教学流程、策略及评价方式出发,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思考“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探索识字教学策略及育人方法,以优化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致性;识字教学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其对单元整体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更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基于此,教师要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大情境或大任务为抓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整理及开发,开展基于目标的结构化教学活动。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凝练识字主题,强化识字教学目标,实现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和育人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识字单元的编排非常合理,突出了渐进性、形式多样,突出了口语实践以及“四会”强化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全面掌握汉字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和口语沟通能力。同时,在教学上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选择大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探究“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单元整体教学依托部编版教材,将一、二年级识字教学视为有机整体,通过确立并分割教学目标为具体小目标,明确达成步骤及方法,设立评价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旨在培养其可迁移的综合识字能力。

另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识字体系。传统教学采用单篇教学识字,效果不理想。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单元内容有关联,难度进阶,与汉字构形文化紧密相联,单元间具有整体性和相似性,每个单元目标明确,可引导学生认识一类汉字,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识字要点:一年级上册《识字》分象形、会意字两单元,学习构字特点,一年级下册学“加减换”识字法及形声字。二年级上册探究汉字“字—词—句”的发展,二年级下册则侧重汉字综合运用,逐步深入,系统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整体把握

首先,准确把握部编版教材编写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识字单元,围绕“动物”“对子”“运动”“三字经”四个主题,涵盖49个会认字和28个会写字。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儿歌、韵文等形式呈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其次,重视对教材整体的分析,关注本单元教材与其它单元的关联。在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二)》(以下简称《识字(二)》)起着过渡作用。此时学生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识字经验,能更有效地适应大单元教学模式。最后,聚焦对单元文本的分析,以本为本。教师要读懂教材、读通课本,建立横向和纵向认识。还需读懂学生,了解学情。如,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五”包含五个板块:识字、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旨在认字、理解歇后语、阅读故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二)优化单元目标设计,体现目标导向原则

设计单元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明确了单元的认知要求与水平,又为单元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方向。在后面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设计上,教师更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识字(二)》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57个生字,书写28字,背诵指定课文,正确朗读。

2.掌握偏旁归类识字,巩固查字典法,提升识字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自然兴趣,感受生活,培养好习惯及成才意识。

从目标的设计上可以看出,三个目标分别指向知识、能力、素养,呈现了难度上的螺旋提升特点;内容上具有关联性,便于设计具有情境性的学习任务。

(三)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情境化任务推进

《识字(二)》设计了“我眼中的自然和生活”大单元主题,子任务设计如下:

子任务一:立志做一个专一的学习者

任务说明:这一任务以小学语文《人之初》一课开启,结合《三字经》的文化内涵以及选文中呈现的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理解选文大体意思,并补充《三字经》中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厚植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建立文化自信。同时,选文中传递的意义可以引申为这一学习任务的立意,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贵以专”的态度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子任务二:设计并展示“我眼中的自然”图谱

任务说明:小学语文《动物儿歌》和《古对今》两篇课文充满自然的情趣。学生对于动物天然的喜爱、对于自然环境的感知在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将被再次唤醒与点燃。教师结合有趣的情境开展多种方法的识字教学,进行“谁在哪里做什么”的语言练习,制作“我眼中的自然”(动物、植物、气象等)图谱,可以将课内外识字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思维品质。

子任务三:设计并展示“我的生活”图谱

任务说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激发学生的识字储备,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记忆汉字的方法。小学语文《操场上》一课描绘的活动情景既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也可以成为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的触发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找寻更多的汉字。同时,“语文园地五”中的字族文识字、形声字巩固、形近字辨析、歇后语等都指向学生生活中识字的学习与应用,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旨在通过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掌握语言规范,积累语言经验,奠定语文基础。因此,以“我眼中的自然和生活”图谱的形式开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从课内外进行汉字或词语分类积累,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不同的“自然万物”或“生活”图谱,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

(四)开展多元评价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单元整体教学需优先设计评价,它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关键。《识字(二)》教学中,教师需通过设计识字题目检验当堂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建立学习档案。教师可用评语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下一单元教学奠基。语文课堂应重视表现性和过程性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有效生成,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确保“教、学、评”一致性。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能推动深度学习,带来语文教学新思维,指引新课标使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本研究从单元整体设计及课堂变革出发,在识字教学中不断总结提升,旨在优化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蒙龙龙.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学园,2023,16(8):54-56.

[2]柯小敏.“语文主题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师道,2023(7):41-42.

[3]赖婉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3(18):70-72.

[4]管晓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江西教育,2023(23):52-53.

[5]赵津京.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阶段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

[6]王志娜.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二,2023:4.

责任编辑    温铁雄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