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想象类习作的教学策略研究

胡丁允
  
广东教学报
2024年12期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想象类习作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想象习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想象类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情境创设、丰富素材、创新教学方式和完善评价标准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想象习作;教学策略;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引言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进行单元的统整,而课文的教学最后都指向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想象类习作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备受一线教师的关注。想象是人类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尤为突出,这为培养想象习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想象类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教学也有法可依。众多学者与一线教师不断地研究与探讨,力求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独立创造有趣的想象类作文,但是目前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想象类作文教学的探究任重道远,革除弊端、提高效率与质量迫在眉睫。

本文旨在指出小学语文想象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想象类习作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想象习作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当前想象类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想象习作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想象习作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想象习作教学策略理解不够深入

许多教师在教授想象作文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往往只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根据想象作文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想象作文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对想象作文的价值和目标认识模糊,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笔,而忽视了想象力和创意的价值。这种片面的评价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作空间,也影响了他们对想象作文教学策略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和指导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学生们在习作过程中常常面临两大难题:素材的匮乏和有效指导的缺失。这两大问题如同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他们在写作道路上自由驰骋,限制了他们创意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导致想象力无法充分释放。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写作中难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板,进步缓慢。

(三)评价标准单一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过分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笔,忽视了想象力和创意的价值。另外,以往习作评改由教师完成,但没有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和体系,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也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丧失了写作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想象习作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想象类作文教学的探究任重道远,革除弊端、提高效率与质量迫在眉睫。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需深入理解想象习作的内涵与重要性,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应定期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通过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想象类习作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适当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这将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想象类习作。

(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想象力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参加学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进行小实验、种植花草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科幻小说、奇幻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作品往往富含丰富的想象元素。

阅读后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故事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来构思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设计创意写作工作坊,以“假如我是一只猫”“如果我是……”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思绪,将想象中的世界、角色、事件等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理清写作思路。进行“一句话开头”练习,即给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开头,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展开写作,激发创意。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创新,采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例如,利用图画、音乐、实物等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四)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将想象力、创意和个性纳入评价范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例如,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意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

结语

小学语文想象习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评价标准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郭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3.

[2]张文姬.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考试周刊,2021(37):55-56.

责任编辑 王苏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