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设“教科培评电”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探索“1+N+1”教师全面发展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发展中心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为目标,建设“教科培评电”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探索“1+N+1”教师全面发展体系。通过对“教科培评电”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的研究,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针对区域调整中凸现的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问题,探索区域教研、科研、培训、评估、信息发展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面整合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职能,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内容整合、专业引领、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一、建设“教科培评电”五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立德树人,完善协作机制
越秀区教师发展中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动教学改革实验,组织教学研究,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促进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孵化、培育、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内设“七中心”,调整强化区域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监测和评估等职能,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
(二)调整职能,助推区域发展
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越秀区教师发展中心尝试构建“教科培评电”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区级教师培训、教研、科研、评估与信息发展等机构职能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区域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提供指导和服务,组织管理教育系统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职能调整如下:
1.为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组织管理教育系统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及培训质量监测。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课改实验,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建造完备方便的教科研交流展示平台,以教科研成果引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发展规划,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承担本区域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协调和指导工作,为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4.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承担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平台,统筹组织开展网络研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5.提供教育决策服务,开展本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服务。
6.指导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德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三)传承发展,实现区域高质均衡发展
近年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传承发展,不断创造佳绩。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发展中心是教育部评估认定的首批“全国示范性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还先后被认定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远程研修基地、全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和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区教师发展中心着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区辖33所中学、46所小学和123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1.2万名专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14.6万在校学生(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专业服务,有效推动了区辖各类学校(幼儿园)的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强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越秀区又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试点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锋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区。
二、探索“1+N+1”教师全面发展体系
(一)健全专业发展机制
区教研院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研员发展新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实践应用和发展测评进行研训,以开展专题研训、打造“专兼结合、技精善导”的分级研训指导团队,建设“智能推进、全程支持”的特色教师研修社区,探索“深度融合、优质高效”的智慧研训模式等,以任务驱动教研员实现教研、培训、科研、评估、信息发展五位一体的目标。
(二)构建“1+N+1”教师全面发展体系
构建教师分层分类、赋能发展的教师培训体系,助力教师发展。
“1+N+1”中,“1”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培养。“N”是研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N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包含宏观上的体系建设及中观上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还包括微观上的研训技巧。后面的“1”回归到人的发展,全面评估教师的变化与发展。以2021年为例,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新教师启航班、骨干教师扬航班、中层干部护航班、新任校长与正职校长领航班等十个培训班、三十多场专题培训,引领一千多参训人员的专业发展。组织心理健康培训、信息技术2.0培训等专项培训,覆盖五千多人次,做到全面赋能,助力教师发展。
(三)覆盖“三类四阶”,实现全面发展
一是做到全面覆盖各类各层人员。包含三类人员:研训人员、专业教师及中层干部、校长等管理人员等三类。覆盖教师发展“新任、胜任、骨干、专家”等四个阶段。二是注重培训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有专家讲授、任务驱动、论坛交流、实地考察、世界咖啡等。如新任校长培训以“共话教育新生态”“规范教育实务”“走进名校”“共商教育实践”“世界咖啡”为培训版块。三是注重专题的针对性。如骨干教师以党史教育、大数据与听评课技能、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科研成果等版块为培训内容。
(四)深化教师培训改革,探索六种培训范式
在教师培训方面,牢牢把握专业能力和岗位胜任两个抓手,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探索基于赛事、教学评价、共同体、课程、课题、专题等六种培训范式,全面助力教师的发展需要。
1.基于赛事的教师培训
以赛促研,每年举办“青越杯”青年教师技能比赛,通过开展教学设计、论文、解题、课程设计等比赛,吸引近4000名教师参赛,有效引导教师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全面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师德征文、微视频评比,并推行优秀论文、微视频参加广州市比赛,提升教师师德师风。
2.基于教学评价的教师培训
以“项目驱动、技能大赛、混合研修、导师引领、实践创新”行动助力教学名师骨干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学科教研中心组、专项研究组、名师工作室等常规形式基础上,设置名师课堂展示、后备教研员队伍建设等项目,助力教学名师骨干队伍的发展壮大。
3.基于共同体的教师培训
一是教研联盟,对涵盖辖区内33所公民办中学教研联盟协作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新生源、新中考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实现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内学校的共进、共赢。
二是加强对区域内省、市、县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管理指导,推动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心通过课程培训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名师、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在教师、校(园)长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名师通过开设区级名师课程,培养本区教师,兼顾帮扶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4.基于课程的教师培训
继续加强区域课程建设政策宣传和过程管理,建设区域继续教育课程、名师课程,打造优秀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优秀继续课程培训基地。每学期开设区中小学教师继续课程30门以上,培训超千人。边培训边梳理思路、提炼继续教育课程成果。
5.基于课题的教师培训。
以课题为抓手的教师培训,主要以点线结合、按需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多年来,对每年的新教师进行教师小课题研究启蒙培训,采用集体开题会、结题筹备会、集体结题会等形式,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及其团队进行规范的课题研究培训,实施良性循环的延续性教师科研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学校的具体需求,到校进行科研校本培训,补足面上无法兼顾的细节内容。
6.基于专题的教师培训
围绕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等核心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工作坊、实践观摩等形式进行教师入职、进阶和提升培训。借助“三联六合”区域教研机制,推动越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优秀校本研修案例交流培训,促进区域“技术赋能·减负提升·智慧提升”。以心理专题培训,加强和改进区域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快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坚持贯彻教育立区的发展战略,将“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以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切入点,实现区域教育的高质均衡发展。
【本文系广州开放大学2020年度科研基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项“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KYJS0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邓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