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群诗教学有效情境创设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有效性思考

梁洁婷
  
广东教学报
2023年1期
广州花都邝维煜纪念中学

【摘要】高考的选拔是综合素养的人才的选拔,掌握语文核心素养是高考的制胜法宝。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这其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备考当中不应忽视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诗教学;情境创设;备考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因而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具体情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复习研究内容,这对于复习备考的推进和有效性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在诗歌专题复习备考中,学生对诗歌的研读总是感到非常头痛,经常读不懂,摸不着头脑,复习推进非常困难,更别提有效性了。运用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品味诗歌、理解诗歌、鉴赏诗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思辨能力,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增强文化感受能力。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在诗歌专题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以群诗教学复习为基础,更多地创设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以情境为载体,以群诗复习教学为推进方式,既能高效地推进诗歌的复习进度,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读诗、品诗的思维能力。

当前,在诗歌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多数以考查的能力点或者题型来作为复习备考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讲解时仍以单篇作战为主,复习的效率确实有待提高。同时,也没有关注到现今考查中所强调的命题变化,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熟悉、应对考试时出现的新的情境任务的需求。此外,在复习备考中,传统的复习备考的以题讲题、总结方法等复习方式固然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无可避免地会略显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备考激情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备考动力,适当引入具体情境,带进一些新鲜的元素,更能在枯燥的备考中引入一些活泉,激起一些火花,能更有效地复习备考。

具体情境的创设,也不能单纯为了创设而创设,必须思考它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否则流于形式,丝毫不起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情境创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有效的途径。

一、情境创设应结合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来创设

每一个教学环节是有其各自的功能作用的,应结合不同的环节的功能来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正如课堂的导入环节,其主要的作用是激趣、营造学习氛围、启发、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等,因而在这一环节进行情境创设,就应结合它这方面的作用来考虑。例如在诗歌专题复习的课堂导入中,为了激起学生对诗歌复习、诗歌鉴赏的兴趣,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实践情境:诗词并非远离我们生活,只要我们做个具有诗意的有心人,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满是诗情。例如:我国疫情暴发时,邻国给我们寄来的防疫物资,并在上面写着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温暖,大家知道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备受鼓舞呢?利用这样的生活真实情境的创设来导入,引起学生对读诗、品诗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诗歌并非远离我们的生活,读诗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好了这方面的导入,那对课堂的推进就非常有利了。

二、情境创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实际,尤其是备考的实际来创设

在课堂的互动研讨环节中,重在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的情境创设,不妨多创设一些学生生活及备考的实践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与互动,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正如在对《从军行》组诗的鉴赏环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小明在读《从军行》组诗时,认为这几首诗都是表达同一个主题的,但是小新不同意,他们产生了激烈的争吵。请你给他们解解惑、评评理吧!这一情境创设结合了学生平时在复习备考中也会碰到的实际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为其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命题的导向:以典型任务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问题解锁式情境创设的带动下,诗歌复习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情境创设应联系时事热点、新鲜素材来创设

无论是社会生活情境,还是学科认知情境,我们都可以结合一些时事热点事件或者新鲜的素材来进行情境创设,以新鲜热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正如在边塞诗专题复习备考课上,我就首先联系热点素材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并带动学生对一组边塞诗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复习回顾:

(一)课堂导入:

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坚守高原边防10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场战斗中,陈红军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在峭壁和巨石围绕的河中,一排穿着迷彩服、看不清脸部表情的战士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手持长棍,连成了一堵“人墙”。年仅33岁的陈红军,就站在“人墙”中。他是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一直驻扎在喀喇昆仑高原。为捍卫祖国的边疆,他与挑衅的外军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他是孝顺的儿子,也是温柔的丈夫,他更是义无反顾用生命筑起巍峨界碑的中国边防军人。

在戍边英雄陈红军的心中,下列的几首诗歌,哪些诗歌最能够代表他的心声呢?

《题李凝幽居》《滁州西涧》《从军行》其一,其四。

请陈述你的选择理由:

同时,这一情境也可以延续到后面的研讨、思考环节:

下列的几首诗歌中,哪一首诗最能够表达你对戍边英雄陈红军的敬意:

1.《蓟中作》高适2.《蓟中作》3.《榆河晓发》4.《战城南》

在时事热点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读诗、品诗、鉴赏诗歌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们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更是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对传统价值的了解与认同,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命题的立德树人的导向。

情境创设总体应遵循的原则是始终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高中古典群诗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语文JYGLG0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周炎平)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