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政策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摘要:“双减”政策下,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升学生素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了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在有效性教学策略方面有所思考,并积极付诸实践。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反思入手,从“预习指导”“课堂预设”“教学实践”和“作业布置”几方面对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双减”政策推进下,学生作业的数量减少,学习负担减少,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格外注意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学有所获,能够更好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灵活使用教材,能够从整体分析教材,包括教材中知识的结构、教材的编排顺序、教材的隐藏知识点、各单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有效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添加、删除等,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备好学生。这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当前的语文学习水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备课。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个体,因此一定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以及真实需求。教师还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学设计,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主要流程,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提出的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性,要对每一个课堂问题进行认真的推敲,思考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措辞,能够对自己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整,检查自己的教学用具,思考每个环节当中的过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有效评价和鼓励的时机。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一定的鼓励和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发展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会,准备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用语,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赞赏。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动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学习《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视、听、说相结合,让学生观看关于春天风景的视频,听相关的音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效果会更好。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如成语接龙比赛、头脑风暴三分钟、即兴演讲比赛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等。丰富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课程预习掌握所要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学会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能够把阅读材料当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法标记下来进行积累。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经历,同时能够从结构上分析这首诗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故事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预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内容,也能够清楚自己不明白、理解不透彻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好方法和思路。例如,如何通过快速阅读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如何找到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何通过关键词来进行细节问题的分析。通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学生能够通过快速阅读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有技巧地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列提纲,清楚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主要结构,然后收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在完成习作之后,能够自主进行检查,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多安排一些合作探究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去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而且,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比较强的合作意识,能够相互讨论,取长补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参与到探究的过程当中,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从教师带着走转变为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有效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够感受到合作探究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想一想,当小男孩说出皇帝的新装的秘密之后,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表演。这种表演类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非常有趣,能够在不知不觉间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也会更加深入。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五、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语文知识,利用“微课”“云课堂”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过程当中。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教材,进行精心备课,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调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方初兴.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33-34
[2]沈海尉.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3]刘大萍.“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下旬,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