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问题。本研究结合高职生实际,以我院近年来的创新与实践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并深入探寻如何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本研究以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为研究基础,以我院近年来的创新与实践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并深入探寻如何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期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象多为 00后高职生,从他们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思政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流于形式,我就是来点个名、刷个分的!”等等,其固有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对待思政课教学方式方面喜欢形式多样、切合自身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也特别期待能够多上一些思政实践课。但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创新,加之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改革相对滞后,授课形式往往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只能采取一到两种形式来开展教学。
(二)实践教学经费难以保障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有与自身教育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经费,以保证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拨给实践教学的经费微乎其微甚至没有,结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无法正常保障,实践育人的功效受到较大影响。以我院高职生为例,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集中于开学初开展的“青春告白祖国”和义务献血、捐物捐钱等志愿者活动,缺乏红色基地研学等教育性更为深刻的实践活动。
(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深远
受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纯理论灌输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再加上实践教学实施时间短、经费紧张等客观情况影响,使得高职院校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时对思政课教学不能做到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并且对实践教学的概念认识不清,缺乏系统安排,操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认为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一些理论知识,并不用记住它们和实践它们;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学习性思维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评价,是其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评价,可以有效检验理论和实践方案的执行效果,获得师生的反馈信息,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大都是突击性和阶段性的教学,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科学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自主行为,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思政部专门负责的思政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思政部专门负责的思政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如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如我院成立了“新时代讲习所”,主要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日常办公、图书资料、教学改革、学术交流、集体备课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思政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社会考察等工作划拨相应的专项经费。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每学期集体备课次数、提高集智备课的水平,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脱产进修、攻读研究生学位、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学术交流等,形成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培训格局,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针对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现状,可以实施“师徒结对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规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状,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合同聘用制等方式加大对高学历、年轻教师的引进和聘用,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结构。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力度形成一支数量够用、后备强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
(三)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好信息化数字化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相结合的优势
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教育实践实训效果,辅助学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情景化教学中心,学校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为思政实践实训量身定制优质资源,为高校提供简单易行的思政实践实训解决方案。基于VR技术应用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活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获得在红色基地实训的感受,还可以体会到在真实世界无法体会的历史情景。此外,“新时代数字思政”建设方案还可以依托名牌高校优势,联合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打造权威、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制作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库,更好地为一线教师用好讲好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提供教学资源服务。我院正加快配齐智慧教室,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实施智慧化课堂管理,这将是下一代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点。
(四)结合高职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1、理论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综合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智慧化课堂管理,实现教学模式现代化。如我院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上课堂”就应运而生,思政教师们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和改进,利用学习通,钉钉直播等方式,从集备到线上教学,从答疑到批阅作业,老师们边实践边总结经验,努力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从录播到直播,老师们对全新的网课技术越发娴熟,从直播小白变身为直播达人,学生反响良好。再如2021年6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主办,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和我院承办的三门峡是“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大型思政课直播活动,采取“情景再现+互动交流+点评总结”创新模式,赢得了现场600名师生及嘉宾的高度赞扬,线上观看人数高达22万人,实现了楷模进校园、同上思政课,共话青春梦想、礼赞建党百年的良好育人效果。
2、校园内的实践,引导高职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大学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校园文化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生活环境建设等。可以借助校园环境这一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参观学院展览馆,参加“双创”大赛、技能大赛、征文活动、艺术节、班团会、领导和专家讲座等,不断熏陶、感染、升华学生的高尚情感,逐渐形成科学的“三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社会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这种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周末,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积极引导学生直接走向社会,进行参观、走访、考察等实践活动。一般包括红色纪念地、创新性企业、新农村、城市社区等地,也可以结合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优点是直接和生动,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民情,直接感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缺点是涉及学生面小、组织难度大、经费投入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高职院校尚需要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建设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枫,杨春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胡培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究[J].湖南农机,2014,(5).
[3]张俊霞,赵兴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