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位一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式探索

桑昭惠
  
卷宗
2022年23期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教育工作在不断改革,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对思政工作进行贯彻落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性知识,在进行课程构建时,要主动从多位一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理念的更新、方法的创新,策略的优化,保障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了多位一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多位一体;教学方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引言

为了培养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要重视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公共思想政治课堂的核心基础性内容,要主动从教学优化的视角出发,通过讲解内容的有效、知识传递的可靠,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贯彻落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稳步,也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打造出培养高素质社会建设者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论课》教学方式优化的必要性

《概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从思政的整体视角出发,探究课堂组织的策略与方法。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概论课》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把握理论化、系统化的特征,通过思想内容学习的深入,以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学要围绕教学目的,探究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调整的策略,《概论课》课程的完善,对大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提高教学组织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政课堂这一主要的阵地,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通过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政治原则有着充分的掌握,也通过抽象理论逻辑的形象化认知,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以理论认知指导社会实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21世纪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也有着思想上的独立性,但大学生由于生活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其在参与社会建设、理解社会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概论课》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通过正确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知内容有着深刻的认知,而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调整,大学生也能更高效地理解知识。

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基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网络技术创新特征,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在正确传达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也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要正确认识课程优化的必要意义,结合学生需求、课程建设要求,对教学进行持续的优化与创新。

二、《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打造出多位一体的《概论课》教学模式,要关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师队伍主要层面,进而打造出多维度的系统化教学模式。为了保障《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要正确认识《概论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对于《概论课》教学现状进行梳理,探究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式调整的策略。

(一)教学方法陈旧

《概论课》课程在组织教学实践时有着多元化的方法,而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保障课堂体系构建的有效,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概论课》课堂要转变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当前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课堂中教学趣味性的增加,在课堂实践时也并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概论课》内容进行机械的记忆,也不符合当前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要求。在信息时代,《概论课》课程教学要打造出多元化的方法,通过教学手段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改善,在展示丰富内容的基础上,也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管理失效

《概论课》在开展教学管理时存在着不够科学的问题。《概论课》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的基础性学习内容,在开展知识学习时要把握课程大纲,也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出发,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优化教学组织方式,但当前在开展《概论课》教学工作时,虽然学校层面进行了手段的调整,策略的优化,教师也在积极的开展创新实践,但教师与学生配合的不够紧密、课堂设计的不够有效,都影响了课程的组织质量。

教学管理要重视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但当前《概论课》却较多的采用到了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忽视了对于教师工作组织情况的分析。教师对于课堂缺乏思想重视,也缺乏教学创新的热情。在开展教学管理对于学生进行考核时,考核的方式更多的是以单元测试、期末测试为主,该种传统的考核手段更加倾向于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而考核体系的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影响了《概论课》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在学生缺乏参与主动性的基础上,总结性考核为主体的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知识,并未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也并未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而学习过程中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也极大的影响了思政工作的组织质量。

(三)教学理念落后

为了保障《概论课》教学的有效性,要搭建出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优良,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但当前在开展《概论课》教学时,部分教师虽然对于知识有着系统的梳理,但并未从实践的角度对于思政内容进行深化的认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在课堂上有更加倾向于单一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教师实践水平的不足,进而会导致教学的失效,不利于思政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基于思想政治学习的要求,《概论课》课堂也要关注理念的更新。针对于更新的理念与方法,教师既要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知,也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组织方法,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同时,也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提高教师理论实践水平,从而保障课堂设计组织的有效,使学生对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而结合科学研究、教学需要,也要打造出持续学习的教师团队,通过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组织方法提高思政课堂质量。

三、多位一体《概论课》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策略

多位一体《概论课》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要基于思政教学的总目标,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具体的课程,探究提高教学组织效果的策略与方法。《概论课》课程进行教学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既保障课堂组织的有效,也借助于思政理论课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的落后影响了课堂的组织质量,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加教学趣味性、互动性、既能提高知识展示讲解的质量,也能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知识探究,进而发挥思政理论课堂的作用与价值。在开展思政教学时,针对《概论课》的课程教学要求,要打造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互动、情景、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解时丰富知识的展示方式,也在课堂实践中应用多元化的组织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的方式,为抽象理论的知识构建感性认知的环境,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有效性。基于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的组织背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求,打造出多元化的形式,落实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保障课堂组织质量。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角色互换的多元化的互动策略,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自主展示的机会,而教师划定范围要求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究,学生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对思路的梳理、内容的整合有助于思政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立足于信息时代的背景,教师要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相融合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构建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打造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借助于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以实践观为指导,通过《概论课》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结合,以理论深化下的指导实践、实践参与中的强化认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体系掌握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二)强化教学管理

宏观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微观教学手段的调整,基于教学管理的优化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也要重视教师这一设计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缺乏思想重视,其以科研为重、忽视教学手段的优化创新,导致了课堂组织质量不佳的困境。

因此在教学管理时,首先要从教师的考核管理出发,构建科研与课程教学并重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也重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也要从学生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单一的考核手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通过考核方式的优化调整,全新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概论课》课程教学组织可以更加的科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持续改进,提高《概论课》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评价考核时可以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融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手段的创新。以教学管理的优化激发教师学生的主动性,以学校、教师、学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考核《概论课》课程的组织效果,采用期末试卷、中期考核、小论文、小组成果展示等不同的方式,既观察学生的日常参与情况,也通过最终的结果考核了解课程组织实施情况,进而指导后续的《概论课》课程优化。

(三)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队伍专业性的提高对于教学质量的保障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能创新课堂组织方式,打造出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模式。为了保障《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教师这一主体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整,为了引导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首先学校要组织专业性的集体培训活动,基于课程组织的要求开展专业的学习,在教师了解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理念,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以系统持续的学习,既提高教师对学《概论课》课程的重视,也通过教师思想态度、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的强化,保障课堂设计实践的有效性。

其次,针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学校要组织定期的交流活动。《概论课》作为公共基础教学,不仅仅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视角,对于知识进行高效地讲解,更要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结合专业特征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方法。教师一味的立足于课堂进行创新,忽视了与外界的交流,闭门造车,难以打造出高效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概论课》教师的交流座谈,通过教学情况的梳理,教学问题的探究,集思广益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为了保障交流活动设计的可靠,可以采用会议、演讲、讨论、竞赛等多元化的形式,激发教师内容创新的热情,主动探索教学形式创新的手段,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结合学生反馈持续的变革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促进《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概论课》教学改革在持续的推进,而随着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在开展《概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思考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性这一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动的优化教学组织方法,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变革教学组织模式。而为了构建出多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角度出发进行优化管控。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对于教学进行优化创新,打造出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模式,也探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设计策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通过《概论课》课程的优化构建,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毛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9):894,893.

[2]胡金富.智慧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9(4):5.

[3]范宝月.《毛中特》教学中的"四新"教学法[J].经营管理者,2014(18):361.

[4]彭博.高职院校《《毛中特》概论》课程的教学生动性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2.

[5]伍丽仪.历史知识如何辅助《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6]任春华.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高校"《毛中特》"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

作者简介

桑昭惠(1966.12-)女,汉族,江苏徐州,大学本科,副教授,专业方向:思政教育和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