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学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星星
  
卷宗
2022年23期
广西民族大学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用民族名字命名的学校,京族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要求京族学校要获得自身的发展,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就必须与京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必须与京族沿边沿海的地区文化相结合。笔者通过考察发现了当前京族学校的教育现状,并对此做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广西;京族学校;教育现状;对策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学校概况

东兴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陆相连,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这里是文化汇集之处,集边关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红木文化、伏波文化、京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等特色一体,有京族独弦琴艺术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京族独弦琴、京族雨露、京族名歌等多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京市京族学校,始建于1952年,2003年东兴市将万尾小学与东兴市京族中学合并,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民族学校。这所学校民族特色显著,有极其丰富的京族特色教学活动,如京语课、独弦琴、京族歌舞、竹杠舞、高脚罾等兴趣课,这些课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为京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学校教育现状分析

这所学校民族特色显著,有极其丰富的京族特色教学活动:京语课、独弦琴、京族歌舞、竹杠舞、高脚罾等,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传承了京族文化,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京族传统文化固然重要,需要新生代来继承和发展,只是学生的升学率需要摆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教学活动上的不足:

(一)师资匮乏

东兴市京族学校在校生有1011人,但学校教职工只有96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本科以上学历45人,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教师数量少,水平相对较低。学校只有两个京语教师,今后也很难保证有更多的京语老师来此,地方语课程能否延续未知,艺术老师也很少,兼顾小学部和初中部的课程。

(二)特色课程的设置具有局限性

1.教学主要是听说课,虽然有简单的字母书写,但不能有效地保证京语书面语的承袭,长久下来,京语必定会面临书面语缺失的问题。

2.学校设有的京语课程对于少数民族语言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和传承性,但是离开了这个校园,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用京语交流,只会一些基础的日常用语,缺乏一定的学习环境,如何将这门少数民族语言长久地传承下去是个问题。

3.学生在小学要学习两门第二语言:英语和京语,这两门不同语系的语言同时学习,对学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要求很高,反之则不能保证学生真的能学懂学扎实。

(三)缺乏系统的地方语课程(京语)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语言教学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教什么和如何教,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所使用的京语学习教材主要是越南的教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减。而越南教材针对的是越南本土的学生,该教材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适用于中国学生,这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四)教育动机问题

到京族学校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这所学校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但是全程校方为我们展现的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孩子们学习独弦琴、京族歌舞、竹杠舞,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和业余爱好,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也成了校方对外吸睛的工具,每当有校外人员来访问,孩子们都要被拉去演出,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笑是僵硬的笑,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一方面是学校培养出的民族特色人才,另一方面是被学校包装出来的工具,当我们和校领导探讨该校升学就业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该校去年仅有一人考进了市里的高中。当问及到本校毕业生的优势时,得到的答复是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民族乐器和舞蹈后,如果接着读书的话可能会得到重视。从现实的意义出发,考虑到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个人认为不论是京语,还是独弦琴、京族歌舞、竹杠舞,都很难成为学生未来升学就业的优势。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学校教育对策

(一)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实现教育合力

教学应该是师生齐动、教学共长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由于学校无权主动聘请教师,师资一般由教育部门配给,是由上至下而得,不能根据需要调配教师、选取合适的专业人才,当然也不排除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教育观念守旧的因素。另外学校招收范围有限,优秀生源外流较多,造成升学率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现有的师资水平。

除此以外,京族三岛地区的家长们长期以来都在追求经济上的富裕,家长以及学生们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读书积极性普遍不高,受教育意识大都不强,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当地赚钱容易,不依赖于学校知识,不接受基础教育也能够养活自己。京族三岛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育观念却越来越置之默然, “无根”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使得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会影响该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供合理教育价值观的引导

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它对课堂文化的形成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民族课堂文化的构建必须以观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观念的改造是教师内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精神的改变,如果观念得以更新,哪怕在传统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体现出新的理念来。因此,通过更新教育的观念,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限制,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观、民主的教师观以及民族意识的课堂观,实现课堂内在精神的更新和整体的转型,真正提升课堂文化的品质,彰显京族文化特色,为建构能够促进学生潜能最大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语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发现,族学校的课堂文化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不知不觉中追寻主流文化教育的模式,但受到京族聚集地区的区域和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堂文化又力图打造京族特色。在主流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的拉锯战中,造成如今京族中学主流不足、特色不明的状况。这一点学校领导也表示认同,并且正积极实施民族文化与课堂的融合,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赵星星(1996-)女,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