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优化思考

艾丹丹
  
卷宗
2022年24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高质量推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总结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校企双方高层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推动双方资源战略整合、加大师资组织管理灵活性、完善实习内容及考核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优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质量人才培养;资源整合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度项目:新时代河南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编号:HNMXL20210480)研究成果;河南省教育厅新文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成果。

依托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高校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下纷纷着手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

1.1  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建设渐趋完善

为稳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部分高校设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专门管理机构,同时重视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在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较为全面约定校企双方合作内容以及双方职责的基础上,对于基地运行中的管理组织机构、沟通机制、经费预算管理、学生外出实习管理等方面,以高校为主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依托校外基地不断挖掘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包含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覆盖了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有效弥补了因资源约束导致的校内实践教学开展的短板。

1.3  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重视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来看,各高校主要通过派驻教师到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指导、参访、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同时,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也纳入了部分企业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由此,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规模得以不断壮大。

2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管理者深度参与不足,缺乏对战略层面资源整合的推动

目前,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运营与管理多为二级学院甚至是对应的某个校内专业负责人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往往仅能解决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部分浅层次问题。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高层管理人员深度参与不足,未能在战略层面对基地建设进行规划,不利于推动双方资源的战略整合。

2.2  校企双方基地建设目标存在冲突部分

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源动力是依托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完成专业大批量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以期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多是源于其保障企业高峰时期人力的供应、控制人力成本或者储备人才等目标。

2.3  实习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多数高校整体班额较大,要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施大批量学生的同期实习,组织管理难度大。通常出于安全以及实习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校企双方都要派出一定数量的导师和管理人员,负责实习学生的交通、实习指导与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

2.4  实习内容设计与考核过于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针对大批量学生的同期实习需要,企业为便于组织和管理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方面,企业派出一线业务经验较为丰富的工作人员为学生进行简单讲解示范,实习学生进行走马观花式参观。另一方面,针对较长周期实习任务,合作企业提供人力需求较大的一线低技术含量的岗位接纳学生开展实习,实习之初会由一线工作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简单培训和指导。最终的实习考核通常以高校为主,由校内负责教师结合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实习报告质量加以评价。由此,实习内容及考核整体表现为单一且缺乏难度和个性化。至于与学生未来就业匹配度较高的基层管理岗位却因现实原因很少开放给非毕业实习生。由此,导致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其参与实习更多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学分,实习过程流于形式。【2】

2.5  缺乏优质企业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工作的实际指导及管理主要由企业人员负责。由于同期实习的学生规模较大,需要大量的优质导师支持,但企业中具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以及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优质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的成本高【3】,因自身工作量的原因,往往直接参与学生实践指导较少。企业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多为一线业务人员,其往往只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常不善于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开展实践指导,加之不善于教学技巧运用,且无遵循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实习指导的意识,使得实习指导有效性不高。

3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优化路径

3.1  建立高层长效沟通机制,推动双方优质资源战略整合

只有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校企双方战略管理层面进行规划,才能更深层次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发展【4】。为此,校企双方高层应从战略层面充分认识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可尝试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深度参与制订基地建设的宏观规划,双向深度挖掘彼此利益诉求,秉持基地共建共享原则,立足于双方优势资源,沟通探索人才、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战略整合路径,谋求合作共建的利益最大化。

3.2  树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目前, “四新”建设的关键目标就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高质量人才培养对于双方的重要战略意义,树立协同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念,将高质量人才培养作为共同努力的终极目标。

3.3  加大实习组织管理的灵活性

鉴于实习生班额较大带来的实习组织管理的压力,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调整:第一,灵活安排实习,通过调整校内课程时间安排,将现有大额班级进行适度拆分,分期、分批次组织到基地开展实习。第二,通过与合作企业协商,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轮岗式实习,从而提升实习学生的获得感。第三,在现有基地建设基础上,增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数量,特别是可以注重挖掘校友企业资源,拓展实习岗位规模,为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分散化实习奠定基础。

3.4  加强实习内容及考核体系设计,提升学生积极性

依托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习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重在实习内容以及考核的设计。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以OBE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梳理完善实习大纲,明确实习具体内容及目标,并与企业导师做好沟通,做到一致严格遵循大纲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实习项目及考核。

第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两性一度”原则,由校企双方组建专家团队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实习具体内容及考核安排的设计和论证,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以及具体岗位要求的不断变化进行及时优化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驱动具体实习内容,由校企双方导师带领实习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使得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历练和提升,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加强针对指导教师及实习学生的考核。

为保证实习指导的质量,应加强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考核。具体来说,可组建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开展对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以包含实践指导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与工作量、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教学相关教学资料质量等方面。

3.5  加强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在依托基地不断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企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开发与建设。首先,高校可出台具体政策,向企业优质导师颁发聘书,并对实际参与学生实习指导的优质企业导师给予一定课时津贴。其次,鼓励校内专任教师与实践基地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加强交流,共同提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5】最后,高校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并协助企业开展其内部讲师的认定与培育,逐步扩大企业优质导师规模。

4  总结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应从战略层面树立协调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念,深度参与基地建设与规划,通过长效沟通深度推进双方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实习内容及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推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彩鸿.大学生校外工程类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22,20(14):192-194.

[2]盛洁,易婧姣.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5):70-72.

[3]周虹.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9,6(99):163-164.

[4]崔运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思考——以广州华商学院和广东三福服装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J].江苏商论,2022(07):121-123.

[5]吴洪艳,王润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科技风,2022,(09):25-27.

作者简介

艾丹丹(1981-)女,吉林白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