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探析
摘要:农业为我国立国之本,兴邦之本,在国家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发挥出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就需要重视农业技术创新,尤其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农田环境污染、耕地破坏严重、农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具体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以某地区农业发展情况为例,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对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
引言
当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农田环境污染、耕地破坏严重、农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符,不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强调了要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从理论和制度层面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进步,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优化农作物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真正落实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1、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1.1 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可减少化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体来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加之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非农业活动,这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骤减,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而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被人们愈发重视。
1.2 有助于提高农业要素产出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表现为农业要素产出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农业要素产出率高低又与农业科技水平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通过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新工业,让更加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替代传统落后的生产工具,既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要想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必要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1.3 有助于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技术创新还有助于优化农业结构。具体来说,农业技术的创新,将先进的科技应用至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农业生产垃圾,这些技术均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体现,也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从转变生产方式入手,转变农业的技术模式、耕作制度,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加深、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村生活污水质量等相关工作,可有力推进农业生态化、现代化发展。此外,农业技术创新还可使研发与应用新技术的主体功更具有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生产要素,在这一情况下,便可通过资源整合并向技术密集型市场主体聚集,吸引更多创新人员的加入,全面优化农业结构链,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2、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
某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中有两个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自“十三五”以来,该地区农业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积极与校企合作建立科研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得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传统农业成功升级转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因此,本文依据代表性、科学性、易获得性等原则,从中国统计年鉴、EPS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等途径获取该地区2001-2020年的相关数据,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在数据整合及综合考虑国内外专家对农业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立起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设置了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平衡惠普、绿色生态这四个指标。在这四个一级指标下,下设具体的二级指标,用以评价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为核心变量,因此设置了“创新驱动”一级指标,并在借鉴国内研究情况下,设置了科技投入、科技价值与技术应用这三个二级指标。其中,“科技投入”反映的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行为,具体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来表示;“科技价值”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来表示,主要用于反映该地区的科研产出质量;考虑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通常是以技术开发合同、转让合同等形式来呈现,因此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来表示“技术应用”。
“集约高效”是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设的一级评价指标,并下设价值创造和产业质量这两个二级指标。其中,“价值创造”主要是用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来表示,并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用以反馈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产业质量”主要用第一产业增加值来表示,具体指该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占比。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要充分考虑“绿色生态”这一层面,因此设置了“能源消耗”、“化学要素消耗”和“水消耗”这三个指标。其中,用单位GDP能耗来表示“能源消耗”;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来表示“化学要素消耗”;用单位农业GDP水耗来表示“水消耗”。资源集约和循环利用率越高,说明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2.2 评价结果分析
由该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图可得知,该地区2001-2020年期间,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提高的状态,从整体提升的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要比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速度稍慢。具体来看,2001-2005年期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比同期农业技术创新水平要高;2006-2015年期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同期农业技术创新水平要高,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较小,这说明了二者能够很好地协调发展;在2017年以后,该地区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速明显加快,并且远超过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选取某一典型地区,对其2001-2020年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得知该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这其中,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因为该地区近几年愈发重视技术创新,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在驱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2 建议
为有效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正向作用,首先,应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建立完善,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还需加强科技经费管理,避免出现资金滥用的情况。其次,重视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适用于自身发展知识产权体系,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管理与预防,并加大对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创新科技管理机制,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研究开发、专利产业化中有效落实,提高企业的创新驱动力;简化审批程序,落实“放管服”,重点解决审批效率低、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激发创造主体专利申请的热情。最后,加大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农业技术人才数量匮乏,成为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对此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通过建设实验室、依托高校设立重点学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农业建设中。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种植大户、村干部、机械操作人员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培育一批既懂得经营管理又具备科技素质的新时代农民。
参考文献
[1]黄龙俊江,刘玲玉,肖慧,刘小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107-113.
[2]齐英山.论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讯,2020(12):179.
[3]刘高田.浅谈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广东蚕业,2020,54(04):92-93.
[4]高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