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船政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析
摘要:船政文化的内核就是爱国报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挖掘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船政文化的育人价值,凸显船政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梳理船政文化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相融相促的逻辑和理路,是新时代继承、弘扬船政精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船政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践理路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船政文化的内核就是爱国报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检视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挖掘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船政文化的育人价值,凸显船政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梳理船政文化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相融相促的逻辑和理路,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开拓研究视野,扩展研究深度,加大船政文化应时代之势、契时代之互、感时代之需方面的研究力度,是新时代继承、弘扬船政精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重要着力点。
一、船政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
船政的创办,以“师夷御侮、兴学救国”为首要目的,带着鲜明的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色彩,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激昂的爱国主义情绪始终是船政突出的精神现象,船政先贤将爱国自强等精神深深烙印在了中国近代历史长卷中。创办者左宗棠、沈葆桢爱国意识强烈,以为国图强,固我国防为己任。船政培育的许寿山、陈英、邓世昌、严复、詹天佑、林祥谦、巴玉藻等,都是铁骨铮铮的爱国主义者。船政无论从创办初期聘用洋人就坚持“权操诸我”,或是1874年组建海军舰队坚决挫败日本侵台图谋,又或是在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中,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英勇抗敌,慷慨捐躯,无不闪耀着耀眼的爱国主义光芒。船政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时代,澎湃着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以史为鉴,船政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爱国图强、振兴中华已经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高校思政工作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探索船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方法,将继承船政爱国精神与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相结合,不断丰富船政文化的时代内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真心和爱国共识,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有序推进提供新思路,在踔厉奋发,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让船政文化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必有之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让船政文化中富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素真正“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成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鲜活教材,把爱国传统发扬好,把爱国基因传承好,积极发挥船政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与功能,并与高校其他教育主体、资源凝成合力,激励大学生从船政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既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建设应当遵循的核心要义。
(一)利用优质资源平台,讲好船政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故事?”爱听故事是人之天性,作为中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船政故事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载体和坚实沃土。以“故事寓意道理”的形式把爱国主义“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高校诸如“学习通”等不少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都可以成为讲好船政故事的优质载体,思政工作者要着力从落细落小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充实相关教学案例,加强船政文化与思政课的结合。
(二)创新教育新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除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外,高校应探索创新船政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新模式。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船政文化知识竞赛、船政文化书籍诵读、船政人物讲演等以船政文化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船政文化不只存在于典籍书本里,它以文化标志、精神象征以各种形态陈列在祖国大地上,福建马尾昭忠祠和烈士陵园、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都是灵动的记忆载体和生动的思政课堂,通过实践教学摆脱单一课堂授课模式,让青年学生走进船政文化、认同船政文化。
(三)拓宽船政文化教育范围,诠释时代特征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船政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化,不断为船政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改进船政文化弘扬及传承方式,才能使其焕发时代生机与活力。要使青年学生理解、认同船政文化,进而为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所教育,就应该依据他们的特点持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饱含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可亲、可学”,让具有历史感的“船政故事”实现“老树新花”,避免出现“没有新意”、“老生常谈”的误解与尴尬。
(四)加强师资与教材建设,夯实育人基石
教师与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邀请船政文化学者或研究专家来校讲学、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专题研讨和讲座等方式,为大学思政队伍了解、运用船政文化拓宽资源、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材的编写是船政文化更好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高校可以依据自身区位情况,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船政文化校本教材,通过开展船政文化素养等公共课或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以学习船政文化的“小视角”,撬动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大目标”。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以史鉴今、立德树人,讲好船政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力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岩.船政学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潘懋元.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J].东南学术,1998(4):80-87.
[3]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J].新长征(党建版).2021,(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