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论渊源、内涵以及实现路径分析

古楚依
  
卷宗
2022年30期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立德树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人学理论、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文化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思想的继承与精炼。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必须要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树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发挥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人学理论

马克思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他的人学理论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和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理念同样把人看作着眼点和归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一种革新和发展。第一,马克思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可以推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思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需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要求和期待,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第二,人的价值在社会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理论思想也强调年轻学子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努力。第三,马克思一贯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他指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发展为全面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文化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德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而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德育思想。第一,中华传统优秀德育文化强调理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国古代开始就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他们把国家兴亡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怕困难,一心为国家和人民,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这些英雄,我们国家才有如今的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文化,他鼓励学生要有理想有担当,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优秀传统德育文化,实现了对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三)立德树人的现实基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思想

我们国家的共产党人一直非常注重人才的培育,并根据时代的特点,构建了一套与当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理念,这为我国德育理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内不同的领导人对于德育也有不一样的认识。例如,毛泽东同志提出青年人要坚持德、智、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其中,应该把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在邓小平同志执政时期,德育的重心逐渐转向了理想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对历史的了解;江泽民同志认为,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是德育建设的核心;胡锦涛同志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基本任务,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领袖人物对德育的理解与反思也不尽相同,这为习近平同志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传承与发展了历代领导人的德育理念,它不但使我们的德育理念内涵更加充实,也使我们对立德树人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为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科学内涵分析

人才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人才的培养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民族的前途,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所要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这一观点为新时期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一代新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基本要求。而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践。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学生和教师进行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3]关于立德树人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的培养准则,并对“公德”、“大德”和“私德”进行了界定。其中,“明大德”也就是说当代青年要确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学生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守公德”要求当代青年深入了解社会、深入了解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自觉践行公民的伦理价值观。“严私德”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学习水平、专业能力;并且要警惕 “享乐主义”等不良的思想和理念。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更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培养真正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因此,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就是“个人的德、社会的德和国家的德”,一个国家没有德是不可能兴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德,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高校要引导学生“德”的发展,树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德育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建立起全面的育人制度,保证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聚焦德育的发展。第二,要注重实践的养成。新时代青年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更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使社会的风气得到净化。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具体、有效的制度来保证践行。高校只有加强制度的保障,促进学校自身的构建和完善,才能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鲜明主题: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与新时代青年的能力、素质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这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是党和国家头等大事,也反映了通过培养人才来加速实现“中国梦”的急切性。第一,要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为此,新时代青年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仰,正确地走上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生之路,把个人与中国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要有责任感。责任就是勇于实践,敢于承担责任。大学生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以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凝聚创新力量,自觉投入到中国建设的新时期,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作出贡献。

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也就是要求高等学校的工作中心要放在人才培育上面,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而“德育为先”,就是要高等学校把德育摆在所有的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重视德育对整个教育的引导,使德育能够促进和激励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发挥德育品德对人的知识、才能的主导性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发挥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

充分利用、发挥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5]这段话意在说明思政教育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而且要把不同的学科教学作为“主战场”,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之中。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等内容,贯穿全过程,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肩负着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因此,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必由之路和保障,也是确保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去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大先生,成为学生学习、做事、做人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发展为全面的人才,而这与之前的“四有”好老师标准相衔接,成为当前师德师风工作的基本指引。一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武装头脑。唯有在思想上清醒,才能在理论上坚强。全体教师都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抓住核心,敢于落实,真正地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灵。二是要内化价值追求。高校教师要牢固掌握和持续提高对“四个服务”认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共产党员教育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所有教职工,形成立场坚定、使命光荣、立德树人的价值引导力量和良好氛围。三是要拓展教育践行渠道。要充分运用建设好校园文化和社会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培养。

参考文献

[1]田梦珊,陈树文.简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J].南方论刊,2019(05):4-7.

[2]陈希.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N].人民日报,2021-12-01(006).

[3]楚国清.大力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03):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5]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6]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49-154.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8]苏国红,李卫华,吴超.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3):39-43.

[9]王学俭,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54-62+2.

[10]李忠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J].精神文明导刊,2018,(9):1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