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实效的建议

杨莲丽
  
卷宗
2022年31期
中共柳州市柳江区委党校

摘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干部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相关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培训实效;完善体系;整合资源;拓宽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树立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用在为民服务、乡村振兴等一线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这一要求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新任务。但当前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程度不深入、培训体系不完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培训渠道单一和培训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亟需结合当前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实效。为此,本课题组围绕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建议如下:

一、压实主体责任,奋力担当作为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联合印发《广西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办法》把“党委重视情况”作为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但实际调研和评估结果显示,部分市县党委在履行党委主体责任上,距离评估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党委须压实党校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一是坚持党委办党校,把准政治方向,自觉履行“办管建”主体责任。坚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办党校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党委管党校,深化从严治校,切实把党校办成党内政治生活训练营。持续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统筹制定干部培训规划和政策,明确把培养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放在首位,把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作为讲政治的首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突出政治之训,聚焦马克思主义“道”之训、党性修养“心”之训、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戒”之训、执政本领“能”之训,着力将党校打造成为党内政治生活“训练营”。三是坚持党委建党校,强化支持保障,全面夯实新时代党校发展基础。各级党委要注重加强对党校软硬件的整体建设,坚持质量立校,选优配强各级党校领导班子,统筹协调相关各部门支持党校的发展建设,帮助党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经费保障等方面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适应新的要求,完善培训体系

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的要求,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体系。一是要先进的培训理念体系为引领。深刻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提高课程的学术含量。二是以科学的培训教学体系为抓手。要完善教学布局,全面落实到班次设置、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基地建设、参谋咨政等各个环节;围绕“本领高强”要求,构建适应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复合型培训课程体系,着力打造特色培训课程体系。三是以规范的培训质量体系为保障。坚持按需施教,强化精准培训,完善需求调研、培训设计、教学管理及评估督查制度。四是以管人用人的培训考核体系为导向。探索建立基本知识考核体系。将教学考试改革作为支点,大力推动政治理论测试系统建设;加强培训考核结果应用,注重通过培训学习过程的考察考核,听取不同层面对学员的反映,从而对学员有全方位的了解,拓展干部考察考核的空间,在培训学习中更真实地了解干部,发现人才。在干部考察任用时,将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结果作为限制性条件,对未完成培训要求或者培训学习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推荐提名、不能参与年度单位评优评先,或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优化资源整合,充实培训内容

联合市县党校以及各级党组织,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落地。一是整合教学阵地,打造党员培训阵地网。不搞重复建设、不另起炉灶,重点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按照阵地共用、特色鲜明、开放运行原则,综合考虑党员分布、现有场所等情况,对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基地、闲置学校等场所进行整合,建设实用、开放、共享的乡镇(街道)党校培训场所。二是充实师资队伍,打造党员培训师资库。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吸收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和“土专家”“田秀才”入库,并根据基层党员培训工作需要,定期进行动态调整,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中师资队伍的问题。大力整合培训师资,实现资源的“更新优化”。聘请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作为党校兼职教员,充实壮大师资队伍。三是对内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强强联合”。充分利用农业、劳动、教育、国土等部门的师资优势,以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各类培训班。四是对外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实现资源的“内外联合”。

四、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

应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加大创新力度,着力破解难题,把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分层次、分系统、分专业精准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一是挖掘教育资源。针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匮乏问题,建议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突出党性教育主线,以当地红色资源为载体,组织开发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本土特色精品课程,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培训,探索一条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子。二是坚持需求导向。针对培训内容与党员干部所需脱钩问题,建议通过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了解掌握基层党员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等各类群体特点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课题,真正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三是加强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分布面广不易集中培训问题,建议推动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搭建培训新平台,结合“党员进党校”和党员大轮训培训计划,邀请科级领导干部、党校老师、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基层代表等各领域骨干人才进行授课,扩大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辐射面、覆盖面。四是用活基础平台。针对基层党员干部流动性大、时间碎片化问题,建议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的作用,以“学习强国”和“八桂先锋”等APP为基础平台,鼓励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及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内容,做到“掌上学、随时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