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谈《西厢记》中典型环境塑造的典型人物

张倩
  
卷宗
2022年32期
黑龙江职业学院

摘要:《西厢记》是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它最成功、最重要的思想艺术成就还在于:它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性格鲜活丰满的,并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社会背景、个人生活环境两大方面对王实甫这种成功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厢记》;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环境

恩格斯曾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命题。主要是因为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围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而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王实甫的《西厢记》也不例外。王实甫主要从典型环境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生活环境两大方面来塑造其鲜活的西厢人物。

一、社会背景

每一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身的社会背景,这也往往是作家自身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王实甫在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西厢记》。现代学者在研究《西厢记》时,也经常拿这三部作品进行比较,许多人都认为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显优于前两个版本,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王实甫所处的历史时代与元稹、董解元二人所在的历史时代不同所致,在这三部作品中作家们都将其烙上了他自身所处的时代印痕。

1、《莺莺传》与《西厢记诸宫调》产生的社会环境

《莺莺传》的作者元稹所在的唐代是由汉人完全统治,封建思想相当严重的时期。对上层社会的人们来说,任何事都要以政治经济利益为重。元稹是社会名流,作为封建士大夫,他要迎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所以他对爱的理解是短时占有,对占有的方式也不是光明正大的迎娶而是金屋藏娇式的秘密占有,爱的结局也就只能是占有后的抛弃,在爱与名利的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名利。《莺莺传》能被选入集,成为传奇中的流行作品,正说明唐代文人对其审美倾向的认同,更是对当时社会环境、思想的反映。

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则产生于金代,这时社会发生了大变故。金女真族南进建都时正是其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时期,虽然他们也学习汉文化,学着以礼教来维护新建的社会政权,但他们毕竟是未经过封建思想长期禁锢的民族,所以,当他们侵入中原,建立新政权时,他们就用原始民族的能歌善舞、质朴热情的天性给中原牢固的封建思想以强烈冲击。因此金代社会封建礼教观念比唐代淡漠一些,普通人民对门第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过分的追求政治经济等利益。况且,在北方习俗中,青年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也是历来闻名的。在北朝民歌里,我们看到北方人表达爱情是十分热烈而直露的,说明他们在爱情上的礼教束缚是很薄弱的。

2、《西厢记》产生的社会背景

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于金末元初,宋代二程与朱熹所倡导的“道学”思想依弥漫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上空,鲁迅曾指出“宋曾以道学替金元治心”,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代又与金代有很大不同。首先,元代的蒙古贵族比金代的女真贵族更狂放,更追求享乐,因而他们给汉族地主阶级旧有的封建礼教观念等封建意识形态的冲击会更强烈一些。其次,元代提倡,容纳各种宗教思想,改变了唐宋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第三,元代城市经济比唐宋有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市民阶层,他们的思想有许多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悖谬。他们在婚姻爱情上显示出进步、民主的倾向。第四,元代初期几乎废止了科举制度,读书人断了出路,文人地位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王实甫的《西厢记》较之元、董版本的人物塑造更为鲜活生动,这也与元代的社会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二、个人生活环境

如果说社会背景是人物性格产生的前提条件,那么个人生活环境就是人物性格产生的必要条件。如果说社会背景更多的是影响作者考虑人物性格的产生与塑造,那么个人生活背景则是从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角度来着想的,也是人物塑造的基础所在。如果一个作家写出来的人物与人物自身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完全没有一点联系,那就无法称之为好的形象塑造。而个人生活环境中,家庭环境和人物自身因素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家庭环境

《西厢记》中对张生家庭环境介绍的很简单,只轻轻两笔一提即过。“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原来张生也出生于官宦世家,并且父亲官至礼部尚书。张生从小受过很好的封建教育,只因父母早亡而家道败落,作为官宦之后,他不甘埋没自己多年“萤窗雪案,刮垢磨光”而学成的“满腹文章”,希望早日“得遂大志”。

主人公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出身高贵,身世显赫。这就要求她言行举止应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一切行动必须合乎规矩礼法。莺莺从小受到母亲的严加管教,其目是把她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淑女。如平日犯一点小错,也会招来老夫人责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于庭下,责之曰‘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莺谢之而言曰:‘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由此可以看出这位“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之称的老夫人对莺莺的管束之严厉。也正是因为这种从小就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才导致了莺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不时地表现出点“假意”。

2、人物的自身因素

人物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人物性格的一方面,而在文学作品中多表现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符合这个人物自身的身份。如张生的身份是一位破落子弟、穷书生。而那时书生又多要求“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王实甫也把他笔下的张生塑造成了一个对人情世故往往一窍不通,显得很愚钝,有时会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也正因为他这些傻事,让读者了解了一位聪明而又不油滑,诚实却不呆笨,可笑而又可爱的张生,这相反相成的诸多方面,就构成了张生性格的多面性和生动性。

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向上的精神感召力,能给人以鼓励和振奋,《西厢记》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利用典型环境成功地塑造了张生、莺莺、红娘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所突出的现实生活中带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启迪人们要敢于实现自己的愿望,大胆追求真挚的爱情,以及要具有敢于向不合理制度挑战的反叛精神。

参考文献

[1]戴不凡.论崔莺莺.上海出版社,1981年4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作者简介

张倩(1982.8-)女,汉族,黑龙江绥化,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