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面对时代更迭,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融入崭新思路,通过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促使基本的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影像资料在档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于非常关键的信息资源,在新的形势下,想要提升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和高效性,就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出可靠的路径,探索出可靠的路径,保证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
影像资料属于记载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其能呈现出具体的发展轨迹,发挥出的参考价值十分突出。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结合数字化时代探索出新颖举措,让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1]。虽然新时期拥有着崭新思路,但是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中还是沿用了传统模式,加之人员素质较低,使得影像资料档案管理质量水平不达标,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基于此,需要明确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科学对策,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现状
在以往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中,多是将感光材料当做载体,相关人员需要展示出专业技能,稳步落实摄影和录像等工作,还要具备光影和构图等专业知识。正是这种相对固化且单一的载体形式,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多种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操作层面也显现出诸多不足。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也让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拥有了明确方向,需要探索出更加适宜的道路,让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步入崭新渠道[2]。
纵观当前档案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可在相应的实践环节适当添加信息元素,充分利用新型软件或者是信息化系统等,确保基本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提升整体的水平,促使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由单一化管理模式转变为集成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时代给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指明了方向,但是仍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着思想固化的问题,他们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使基本工作流于表面,停留在浅显视角,无法展示出档案资料的具体利用价值。目前,国家的数字化档案资料管理技术的研发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实现大规模高效处理,给信息化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规范性不强
目前来说,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反映出混乱、水平低的问题,多数部门难以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常常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状态下。在数字化时代,很多部门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缺乏针对性,以至于信息难以共享。虽然部分单位安排了专人摄录,但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将相关资料及时归档,以至于信息丢失问题时常出现。根据现阶段市场中的档案管理软件分析,联网效果与预期不符,无法迎合数字化发展的基本需要。
(二)缺少资金支持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撑,以此才能优化基础设施,让其与预期相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稳步开展,获取保障条件[3]。基础设施设备的整体质量关系到管理实效,但因设备资源价格高昂,档案管理部门资金有限,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难以达到数字化要求,降低了整体的管理实效。
(三)档案管理缺乏安全性
档案的安全性是档案的基本社会属性之一,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与档案的安全性密切相关。此外,在档案管理的社会性和开放性明显提升的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应用也开始面向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已由线下转变为线上,从而引发了多种安全问题。比如:数字化时代的影像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明显比传统影像档案的图片、磁带等保存方式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四)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
结合目前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情况加以分析,发现很多参与者缺乏专业知识,加之他们未能及时参与专业培训,从而影响到工作的基本进展。在影像资料的收集中,录像人员一般是在上岗后学习对应技术,缺乏对流程的细致分析,无法保证工作的效率。此外,在相关单位中符合数字化档案管理要求的人员少之又少,多数工作者是转行而来,给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便。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掌握先进方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
三、数字化时代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
(一)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提升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效率的客观需求。依照国家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创新意识,采取可靠措施构建起自上而下的分工合作管理制度,实现分权管理的目标,保证各参与者都能明确自身职责,主动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根据制度流程,确定可靠的管理体系,实现对资源的集中化和统一化管理,预测问题并制定应对方案,防患于未然。根据实际需要完善登记体系,实现对资料的定期移交,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落实相关工作[4]。还要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提升参与者的管理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行为规则,维护好档案资料的整体质量。适当优化各项业务处理模式,提升档案文件控制能力,做到科学分类,实现精准备份,通过影像资料数据库的直观展示功能,完成有效存储。
(二)积极落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展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重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只有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才能展示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功能,确保档案管理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在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如录像机和照片扫描仪等,完成对应的技术升级,安装并应用杀毒软件,使得档案资料更加安全。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促使着他们的技术能力稳步提升,满足现阶段影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针对影像资料档案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趋势,通过必要的模式转化,对电子档案资料分类到位,科学判断档案内部数据资源,创设数据库。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适当购置丰富资源,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促使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展示出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病毒侵入而泄露重要信息。
(三)稳步开展安全化管理工作
为确保影像资料档案的原始性特征,需要在落实管理工作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出现随意更改的问题。在管理多种资源时,还要了解信息安全度,通过适宜措施优化管理方案,使得整体的工作进展得以推进。为展示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的安全效果,各部门需要承担起基本职责,详细分析现阶段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职责认知,使其在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承担任务,优化资源利用效果,科学备份信息[5]。还要适当创新安全管理技术,根据当前信息化的整体趋势制定出对应策略,保证影像资源档案管理可以灵活选用技术举措,提升该项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扎实推进影像资料档案数据库建设
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涉及归档、存储以及收集等一系列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拥有明确目标,保证井然有序,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实际利用价值。为更好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通过构建起档案数据库,实现统一调用、统一监管,提高管理质量,保障工作实效。大数据技术具有一定的支撑效力,其可以让档案间的共性问题呈现出来,通过科学把控,促使着风险防控更为到位。影像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应提升服务意识,着重分析影像资料的价值,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个性化发展,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定期提供丰富资源,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四、结语
影像资料档案管理现已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采取何种方式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各方主体着重思考的问题。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影像资料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使其迎合时代趋势,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与应用——以日照市智慧房产信息化建设应用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21):53-55.
[2]甘露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职业的重塑——以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建设为例[J].兰台世界,2022(11):83-85.
[3]赵思.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组合应用分析——评《档案馆现代化管理——从数字档案馆到智慧档案馆》[J].领导科学,2022(11):159.
[4]陈少婷.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档案管理的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J].兰台内外,2022(30):19-21.
[5]郝春霞,王洋.我国档案数字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兰台内外,2022(3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