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浙江德清五四村数字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韩璐瑶 林笑蝶 胡悦 彭勇 傅昕睿
  
卷宗
2022年35期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乡村网络体系全覆盖,将建成“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推广生产、流通、监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应用,让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城乡“数字鸿沟”逐步消除,把浙江努力打造成国家数字农业展示窗口、乡村数字生活的品质标杆、乡村治理现代样板。湖州德清是田园综合型数字乡村的典型代表,其基于“一中心四平台六应用”的模式对于基于数字技术建设“产业发展好、公共服务好、农民生活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数字乡村在五四村的实施情况及其特色

五四村利用“一图感五四”的技术应用,实现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环境、乡村治理等五大板块可视化呈现,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

在乡村规划方面,实现一图遍览乡村事。五四村充分利用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建设成果,建设“五四乡村一张图”。村民们可以根据这张图,了解本村每一块土地,如每一块土地的归属、土地上的房屋情况等。而干部和其他专业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观察全村的动态。

在乡村经营方面,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之前由于五四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农,耕地抛荒率高。于是孙国文积极推动土地集中流转,在2004年底,实现村耕地100%流转。并引进红枫基地、荣泽葡萄、亿丰花卉等现代农业项目,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将被抛荒的地重焕生机。在2007年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规模化经营。统筹现代农业项目以及民宿产业,发展生态旅游。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5万元。通过平台能够清楚了解村集体收入组成、村里引进的农业园区、开办的乡村民宿等经营主体分布、经营状况等,为村民的增收致富提供资料。

在乡村环境方面,依托“数字乡村一张图”,积极提升管理模式,让乡村的环境也有了质的变化。首先,五四村人人都能通过“德清居”小程序连接到“数字乡村一张图”来提交问题和建议,共同治理乡村环境。其次,通过垃圾清运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将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和产生量实时上传到系统,并通过奖励能兑换物品的积分,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最后,通过给人居环境专管员发放智能手环,对他们的工作时长和行进路线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也确保了人和车辆在工作时的安全。

在乡村治理方面,通过城市建设中布局的视频监控、污水监测、智能窨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灯杆、交通设施等6大类534个感知设备,形成了一张触达乡村各个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实现了对乡村环境的全天候检测。

在乡村服务方面,以浙里办为载体,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服务平台,实时提供就业信息,签约医生上门问诊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在遭遇台风天等突发情况时,运用智能化预警检测,可以向全村人发送避灾信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二、五四村数字乡村面临的待解难题

首先,农业整体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五四村智慧农业发展面临资金和配套设备难题。目前,五四村的农业地区一些也是采用政府补贴、企业投资的办法,各企业投入产出比不同。村内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与种养大户能在看似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通过计算,其余的大多需要3年以上。合适的农产品少、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其次,由于数字化实践无既有模式可以借鉴,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由于五四村属于国内前几批进行数字乡村化的地区,因此事件过程都需要村庄领导人、村民等自行摸索进步,很多村民对这些并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而且部分村干部因年纪偏大、对于新事物的应用比较保守,不能很好地利用新事物来帮助乡村增产致富。

此外,数字化推广普及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五四村提出数字乡村计划的时候,属于数字乡村刚起步的阶段,由于人们对此缺乏充分信任,所以愿意加入的人并不多。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年轻人和中高素质人才并不愿意留在农村,数字化乡村建设一件容易的事。

三、五四村的数字化为全国其他乡村带来的启示

五四村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应用的优秀案例,目前五四村已经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样态。

五四村的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能够加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有效提升互动频率,帮助政府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同时,通过信息发布、政务审批、网上办事等功能模块,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制度、政策和法规,从而获取自身决策所需的时事信息。

乡村数字化转型,手机已逐渐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村民们借助各类电商平台学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并且可以用先进的智能工具来开展农业生产劳动。

数字化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全域化应用,为村民群众提供医疗咨询、文体娱乐、物流交通、社会保障等创新服务,快速提升了乡村发展进步。

指导教师:刘 彬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